紀錄片《長情的告白》
「在生命的低谷,你的照顧與陪伴,是最溫柔的愛。」
是紀錄片《長情的告白》為一群默默付出的照顧服務員所下的深情註解,他們無私奉獻的勞動身影,
讓一群身軀逐漸凋零的失能患者找到心靈依歸,重新看見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文/紀瑀瑄‧照片提供/穀得電影
歷時一年 終於開拍
隨著社會人口逐年老化,到了民國105年,全臺失能人數預估將超越78萬人,聽來龐大的數據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我們的「現在進行式」。
於是,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找上過去曾執導《夢想美髮店》、《春天:許金玉的故事》、《冠軍之後》、《我的回家作業》等多部以社會小人物為主角的紀錄片導演曾文珍,透過她的視角,跟隨片中5位照顧服務員(以下簡稱照服員)的身影,進入他們提供居家服務的家庭,過程中有鼓勵、有歡笑、有感動,也讓人再次看見人性最溫暖的真摯樣貌。
「基金會之前已經有拍過《被遺忘的時光》跟《昨日的記憶》,他們發現,一個想法或觀念可以透過電影的影像敘事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從2013年的6月起,曾文珍和基金會開始了《長情的告白》的初步構想,從篩選照服員、聯繫個案、拜訪個案到取得個案拍攝同意,她坦言光是照服員的篩選,事前訪談前後就花了近1年時間,接著再用1年時間拍攝最終選出的5位照服員和數十位個案的互動。歷時2年拍攝製作、總片長75分鐘的紀錄片,過程可是一點都不簡單。
五位照服員 平凡卻偉大
73年次的佩樺畢業於屏東教育大學,卻在7年前下定決心,立志選擇投入照服員的行列,充滿服務熱忱加上個性開朗的她,每每總是逗得個案周羅奶奶十分開心,在年輕人只占鳳毛麟角的居家照護產業,無疑注入一股活力朝氣。
60多歲的鳳嬌則是去年從照服員崗位退休後,被基金會續聘的資深照服員,從20年前開始從事居家照顧服務的她,總是半開玩笑地說:「等你老了就知道了!」一語道破未來會有更多失能患者需要照服員協助的隱憂。而斗佈則是來自烏來部落年輕一輩的照服員,曾文珍笑說熱心的她像極了「部落裡的管家婆」,總是細心關照部落裡每一位長輩身體狀況,她是偏遠地區不可或缺的照護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