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細心、愛心、用心 高齡社會照護有品質
年紀漸長,身體難免有些許病痛,但這不該成為長者生活的阻礙。
只要透過貼心的照護、城市友善的規畫,就能讓長者擁有穩定的生活品質。
在現今高齡化速度愈來愈快的時代,銀髮族將會出現更多需求,
我們應該正視這些需求,才能讓所有的長者都能活得更好。
文/蘇曉晴、謝佩珊
外在環境不友善,減少了長輩獨自外出的意願,愈少走動,長輩的身體愈不好,友善長輩外出的環境議題,應受到更多重視。
人口高齡化 每個城市都該有規劃
最近看了一部很美的法國紀錄片,片名是《一位90歲的年輕小姐》(Une jeune fille de 90 ans)。故事由一個舞蹈家與安養院合作的計畫開始,這位舞蹈家在一星期裡,每日到安養院探望長者,藉由緩慢、溫柔的舞步,即性與長者互動。一位行動不便、走路需要拿柺杖的90歲奶奶因為與舞者共舞,開始對自己有信心。最後,連柺杖都不需要了。
英國衛報的一份報導指出,一般還在上班的人走路時速為4.8公里,但到了65歲,我們走路的速度就會降低到每小時3公里,80歲之後步行的速度則為時速2公里。走路愈來愈慢的長輩,開始對自己缺乏自信,別說跳舞,有時候連門口都不願意走出去。
可惜的是,他們的身體也因為長期在家而減少活動,更加快速退化。不過長輩不出門,除了心理障礙外,許多時候,也是因為外在環境條件的不友善,騎樓過多機車、路面不平、車流量大……面對長輩獨自外出的議題,需要從各種角度分析。
高齡化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聯合國的資料告訴我們,2050年人類將出現史上第一次65歲以上長者,多於15歲以下年輕人的現象,而超過百歲的人將大增。重點是,聯合國預計屆時會有7成的人會居住在城市裡,也就是說,每個城市都應當要有一系列細心規劃的對應政策,讓長輩願意外出。
面對高齡化現象已經顯化的西歐,許多國家已經進入準備程序,甚至有一個以方便長輩與肢體不便者生活為評鑑基準的無障礙城市獎(Access City Award),讓大家看看每個城市在面對這個議題時盡了多大的努力。從最近期的評選來看,做為流行之都的米蘭,以城市建築安全無障礙、人行道四處暢通,以及硬體持續改良優化的未來計畫,贏得2016年的首獎。
德國大城威斯巴頓,以無障礙輕鬆抵訪市中心,以及大量的綠地公園、休憩、運動空間等優點,贏得第2獎項。至於第3名法國大城土魯斯,除了有百分之百無障礙的公共交通設施,該城的戲劇院甚至為視障者或視覺退化的長輩們,設計了一套系統,讓看不清楚或看不到影像的他們,藉由口述影像來(audio-description)追戲。
替長者打造友善城市 就該注意到每個細節
義大利另一個城市烏迪內(Udine)也很值得注意,這個人口超過3成都是60歲以上長者的城市,使用了可跨裝置使用,還設有GPS定位的地理資訊倉儲系統GIS。透過這個系統,政府可以知道城內的長者居住在哪,在他們周邊是否有足夠的藥房、診所、醫院、公車站牌等。至於德國首都柏林,更將在2020年,達到硬體百分之百友善長輩及身障人士的目標。
簡單來說,基本的無障礙空間是最主要的,這其中包含了交通接駁、平坦且友善輪椅使用者的人行道、沒有高低起伏或停放汽機車等雜物的騎樓等。另外,足夠時間讓長者過馬路的紅綠燈秒速、足量的公共座椅、設備完善的室內戶外公共空間、無障礙公廁等,都是每個城市應該注意的細節。唯有如此,才能提升長輩外出意願,尤其是那些行動不便利的長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