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高溫不再嚇人,預防中暑有妙招!

每逢夏季,氣溫總是熱到讓人難以招架,也時而所聞因中暑而不幸死亡的案例。本期告訴讀者有關熱傷害的預防以及初步處理常識,確保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防範中暑的發生。

文/天樂

身體倦怠不堪 不算中暑

往往一般人在被高溫襲擾,進而感到身體倦怠不堪,第一個念頭都是覺得自己會不會中暑了。「其實不然,那只是熱傷害的開始。」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的朱柏齡主任表示。「熱傷害大致可以分為輕重兩個階段:輕度為熱衰竭或熱痙攣,持續惡化成重度才是中暑。到那時候已經相當嚴重,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致命。」人類是恆溫的動物,不論外在或內在處於怎樣的情況,身體機制都會將體溫儘量控制在攝氏三十七度正負一度左右。「所以當處於高熱環境出汗過多、水分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熱度累積在體內散發不出去,就會出現熱傷害的症狀。」

當進行劇烈運動,或長時間處於高溫、高溼度的環境中,如果漸漸覺得頭暈、四肢無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這多半都是熱衰竭的前奏!」朱柏齡提醒。「若是置之不理,慢慢的心跳也會開始加快、呼吸急促、血壓降低。體溫方面或許不會有變化,若是升高也不會超過攝氏四十度。」而身體為了調節體溫,使得大量的汗水向外蒸散,一併帶走了體內的電解質。「在這兩者都過度流失的狀況下,正在運動的肌肉,例如腿、腹部等,發生了抽筋和疼痛的現象,這屬於熱痙攣的情況。」這類因為脫水,使得肌細胞膜中的鉀和鈉無法維持正確比例,進而造成肌群不經意的收縮,通常好發於劇烈運動之後。

「不管是熱衰竭或熱痙攣,患者都不一定會發燒,並且仍處於清醒的狀態。但若是加上神智昏迷、精神錯亂,且肛溫又高於攝氏四十度,那就達到所謂真正的中暑。」

朱柏齡提到,中暑分為「傳統型中暑」和「運動型中暑」兩種。前者是身體無法有效率地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的狀況,較易發生在高齡或慢性病患者身上;而後者是在劇烈運動後大量產熱,身體無法有效排熱所發生的。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