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失智最佳良方 預存腦內智能存款
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全球失智症人口約占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百分之五,伴隨著年齡逐年攀升,其中又以占六成之阿茲海默症為大宗。身處全球高齡化的世代,預防失智症儼然已成全民運動,在飲食、作息、運動、閱讀全方位下足功夫,聰明控制個人危險因子,才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根本之道。
文/紀瑀瑄
近期記憶不容忽視 及早治療及早預防
每回帶著長輩就醫,醫師總說血糖降不下來,長輩總說都有按時服藥,結果回家檢查這才發現一大堆藥原封不動藏在抽屜,這下真相大白!接觸失智症患者十餘年的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表示,過去許多家屬對於長輩的健忘「接受度」都很高,甚至認為長輩老了忘東忘西是種常態,往往都會錯過醫療介入的最佳時機,「長輩愈早開始就醫,愈早接受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對他的功能維持是有幫助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長輩本身和家屬都是比較好的。」
神經科出身,有著多年豐富失智症臨床診斷經驗的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則提醒家屬不要輕忽長輩近期記憶問題,當長輩開始出現重覆說過的話、忘記做過的事、購買相同物品等行為就要多加留意。然而正值壯年的四五十歲子女,為了生活打拼的同時其實也忽略了關心長輩,導致失智症患者往往都在很嚴重時才被發現,典型的「春節症候群」或「假日症候群」泛指逢年過節短暫相處幾天後,才意識到長輩脾氣變差、記性變差等問題,徐文俊強調其實早期的失智症也包含了憂鬱的徵兆,「長輩有時候會隱瞞自己記憶力不佳的狀況,我們常常發現的症狀就是憂鬱,憂鬱也是一種危險因子,本身罹患憂鬱症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會比較高。」
成立於二○○四年的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則是國內首創的地方性失智症協會,成立十年以來深耕在地,守護了無數失智症的患者及其家屬,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白明奇也在其著作中《忘川流域:失智症船歌》提及,「社會高齡化帶來失智症人口的增加,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失智症帶來的認知退步、精神症狀及問題行為,必然會為家人及社會帶來某種程度的影響,除了設法成功步入高齡(Successful Aging)之外,高齡長者的自助與互助,有助於解決失智症所引發的種種問題。」然而,失憶並非失智的唯一症狀,也並非所有的失智都會失憶,事實上包含極輕度失智症在內,臺灣推估將來共有二十三萬失智症人口,但當中僅四萬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白明奇表示協會成立初衷源自時機成熟,正因臺灣人口稠密,失智症患者會產生干擾問題,社會結構也會發生改變,是非處理不可的迫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