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大有製墨

文/盧巧勳.攝影/尤俊懿

每到下午一點,三重區三和路的小巷弄內,就會傳出「咚咚咚」的搥打聲,現年七十三歲的陳嘉德,製墨已近一甲子,是臺灣現存唯一手工製墨的國寶級大師。「以前三重這裡有好多家墨廠,現在都沒有了,只剩下我這家『大有』還在用手工做墨。」陳嘉德一邊揉墨、一邊淡淡地說,彷彿將時光拉回民國六十四年,臺灣製墨的全盛時期。

化危機為轉機 墨香一甲子

聞著工作室內飄散的墨香,只見陳嘉德忙進忙出,低頭準備製墨的原料。十四歲時,原鄉在嘉義鹿草的陳嘉德,帶著僅有的一百五十塊,來到全然陌生的臺北打拚。或許是被想學「功夫」的強烈信念驅使,因緣際會下,人力介紹所提供了「國粹墨莊」的缺額給他,至此敲開了陳嘉德近六十年的製墨大門。「那個時候很苦啊!剛進去當學徒都是從打雜開始,等過了一段時間,才能真正學功夫。但師傅會罵人,卻不會教你,還好老闆非常好,親自傳授我做墨的工法,等我出來創業時,還把一百多年前的老模具送給我。」細看使用老模具所製作出的墨條,花紋果然清晰精細,栩栩動人。

陳嘉德在「國粹墨莊」學滿三年四個月才告別學徒生涯,成為獨當一面的製墨師傅,歷經當兵、成家後,陳嘉德於民國五十八年創立「大有製墨」,迎來了臺灣製墨的黃金高峰期。「其實當年『大有』本來在三重長樂街,當時主要是生產學生墨,生意興隆。但大陸廉價墨傾銷後,臺灣墨倒得很快啊!我父親當時其實也有休息一段時間,不過有位客戶跟他說,不要跟他們競爭,要做就做好的墨,所以我們才搬來這裡轉做松煙墨。」陳嘉德的兒子陳俊天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不禁仍十分感慨。

但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個危機及客戶的建議,反而讓陳嘉德想起了恩師林祥菊說的話:「若以後遇到困難,就要做高級墨,要做不一樣的墨。」所以陳嘉德重起爐灶,致力研究品質高的松煙墨,還將傳統的古法配方找回來,在產品好、口碑佳,與廉價墨的市場區隔之下,深得客戶喜愛。

碩果僅存 讓文化根留臺灣

松煙墨的原料天然單純,只有松煙、牛皮膠、麝香、冰片等,並無其它的添加物。陳俊天說,他們之所以開放工作室拍照,且知無不言地介紹製墨過程,並不怕其他人將步驟學走,反而是真金不怕火煉,就算別人知道製墨的方法,但他從小看多了學徒來來去去,幾乎沒有人能夠真正出師,所以重點不在於怎麼做,而是靈活應變,只是這其中的關竅,唯有能堅持不輟地讓經驗累積,才有可能成就。

和過去使用化學原料的學生墨不同,松煙墨的質地醇厚滑順,但也因為如此,必須全程以手工製作。從原料一送來如何判斷比例即是一門學問,更遑論之後的多道手續,在在皆靠活生生的經驗。碾墨的儀器轟隆隆噴發出陣陣熱氣,全身染黑無一處完白,碾好的墨團還要用手工反覆搥打、揉開,等到墨團軟硬適中後,再揉捏成等量放入木模,加壓使之成型。脫模後的墨條軟Q富彈性,要陰乾將近一個月才能使用,反覆種種已臻藝術的境界。問起陳俊天向父親習墨的過程,陳俊天笑了笑說:「真的不能『偷吃步』啦!偷偷說,我以前曾經懷疑父親年紀這麼大,我這個年輕人的生產速度竟然比不上他,所以我就用『偷吃步』的方法,比如要揉五次的話我就故意只揉三次,但其實這樣真的不行,揉出來的墨不會發亮,這才深刻體會每個步驟一定都要遵照傳統的方式,不能改變。」除了從父親陳嘉德身上學到做墨的功夫外,殷殷實實、勤勤懇懇才是父親真正傳承給他的信念。

其實剛開始陳俊天並沒有接班的想法,一來是小時候除了做功課外,還需要幫忙墨廠的庶務,有時候不能和同學在外面遊玩,「而且做這種傳統行業真的很辛苦,一開始父親也沒有鼓勵我接班,畢竟只要是父母都捨不得孩子這麼辛勞。」此時,在工作檯上拆模的陳嘉德說:「剛開始希望兒子最好不要從事這個行業,雖然說要傳承,但真的太累了,每天工作手都是黑的,但兒子有興趣也沒辦法,這個是值得保留的傳統文化,卻也是很辛苦的工作。」所以雖然從小深受墨的薰陶,但陳俊天以前並沒有想過要繼承衣缽,直到陳嘉德獲得了「第十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知名度大開,他看著父親仍堅持手工打造一條條墨條,不忍年歲漸高的父親過於勞累,幾年前便辭掉原本的工作,專心投入製墨的學習。「當初也有日本人看上我父親製墨的技術,曾開出高薪並提供全家遷移的優渥條件,但他通通拒絕。父親認為文化還是要根留臺灣,他不做,也沒有人會做了。」不願珍貴的文房四寶只剩三寶,「大有製墨」碩果僅存,默默守護文化之根。

堅持手工 傳承中創新局

如今「大有製墨」除了接訂單替筆莊生產墨條外,陳嘉德更自創獨一無二的手印墨,指紋按壓後以金粉簽上大名。「有許多人遠道而來指定要我簽名的墨條,想買回家做紀念,所以才開發出這種手印墨。」他更戲稱:「上面還有大師的指紋!」

不論是用於書寫還是供收藏用的墨,談起自己製作的墨條,他更以「作品」看重,堅持手工的他,多次聲明:「這就是古早,這就是傳統,我們不要去改它,改了品質不好,客人不會接受。雖然國外現在很多都用機器做墨,但我不要。」

工作檯後方擺放著一盒盒使用百年老模具製成、及繪有龍紋圖案的墨條套組,這些禮盒皆是由兒子陳俊天發想的,不僅是收藏家們的心頭好,更成為許多人送禮時的最佳良伴。「父親以前總認為不需要這麼麻煩,只要品質好,自然就會有顧客。但我加入墨廠後,還是想嘗試不同的營運方式,所以才有網站和粉絲頁產生。」透過網路聯結,一方面能增加客戶搜尋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這塊臺灣的墨寶。

「好的墨會愈磨愈香,聞香就能舒心平靜,提筆寫書法前,才能更專注。」陳嘉德如是說。看著陳嘉德揉墨超過半世紀的雙手,雖然漆黑,但掌紋中那堅定不移的精神,黑得耀眼閃亮。期待日後陳俊天的傳承,能讓墨香韻味更加綿長,繚繞不絕。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