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雙溪——山明水秀之地

曾幾何時,身在都市的我們,

遺忘了人與人之間的笑容,忘了彼此間那聲親切的問候,

若對喧囂的車水馬龍感到疲憊,想瓦解人際間冷漠的高牆,

就來雙溪吧!絕對能讓您找回最純樸的感動。

文・攝影/盧巧勳

雙溪是由平林溪與牡丹溪匯聚而得名。清朝時的雙溪,因位居水路交通要道,往來熱絡,非常繁榮。約莫57年前,豐富的煤礦為雙溪帶來許多就業機會,大批的人潮讓這座山城熱鬧非凡。而今,雖然礦坑已廢棄,青年人口外移,但現在的雙溪卻更添一份素顏之美。

甫出火車站,從一早的早市就能感受到這座山城新鮮且源源不絕的活力,吃喝穿用一應俱全。買份古早味早餐,沿著中華路邊走邊逛,大約5分鐘,就可看見一棟紅磚平房,正是歷史超過一甲子的「雙溪打鐵舖」。

逾一甲子的打鐵聲 數十年不變的堅持

高齡80歲的老師傅,原是宜蘭頭城人,因緣際會來到雙溪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我爸爸從事打鐵工作已經超過60年了,從前農業時代,雙溪這裡至少有3間打鐵舖,但現在只剩我爸爸還在做。」談起父親的辛勞,老師傅的兒子語帶不捨,提起打鐵舖過去的黃金歲月,言談中充滿了感慨。

「我小時候就看著爸爸每天早上7點開始打鐵,一直到天完全黑了才回家,持續超過60年,就算過年他也只休4天,每年初五就開始工作。」打鐵舖雖小,但內裏五臟俱全,尤其是那座紅磚爐,映照出老師傅堅韌的大半輩子。

「以前我不知道為什麼爸爸打鐵有時會穿長袖,即使是夏天也一樣。後來才知道,是為了避免打鐵時被火星燙傷。常有人問我,會不會回來接爸爸的工作,只能說,雖然各行各業都有辛苦之處,但做這份工作,還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雖然農業式微,購買鋤頭、鐮刀的人不若以往,但隨著來雙溪旅行的人愈來愈多,有時遊客也會買幾把菜刀做為紀念品,除此之外,有些愛惜舊物的人,也會將鍋具交給老師傅修理。也因為如此,如今才能繼續聽見打鐵時的叮叮聲,見證雙溪的歷史。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