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訊息要正面
與家人溝通時,除了要注意言語的用詞是否摻雜情緒、負面訊息之外,
肢體語言與表情動作同時也影響甚鉅,以柔和的聲調、
溫暖的肢體動作來溝通,家人也更能感受到溫暖的關懷。
文/吳娟瑜
溝通時,不僅僅是雙方語詞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在細微的表情動作和聲音語調之間,也要做出正確的訊息傳遞。
當我們對家人說「我愛你」時,如果眼神呆滯、臉部肌肉僵硬、身軀沒靠過來,是沒有說服力的;但是,如果眼神慈愛、臉部肌肉柔軟、身軀靠過來,雙手還打開來了,那「我愛你」這三個字,可是溝通訊息俱足,對方絕對相信了。
阿嬤的眼淚
在演說現場,一位阿嬤提到孫子,突然淚水不止,她不停地說:「他實在太可憐了。」原來小學三年級的孫子,常依偎著她說:「阿嬤,如果有一天妳先走了,那我也活不下去了。」
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失去了童年的純真,提早進入大人世界的生老病死,每天阿嬤陪著上學,走到校門口,還會兩人難分難捨地掉著淚。
阿公一直勸阿嬤:「不要過度保護小朋友,他要學習堅強勇敢地長大。」阿嬤不聽,她告訴會場裡的我們:「孩子爸媽早早離婚,從小就放給我來帶,我跟兒子一年見不到幾次面,根本不盡責任,這個小孩真的是太可憐了。」講到這裡,阿嬤又拿起紙巾擦拭眼淚。也難怪阿嬤的孫子早熟到不快樂了,小朋友從小和阿嬤相依為命,阿嬤怎麼說,他都相信,阿嬤的肢體語言、表情動作所透露的負面訊息都會概括接收。「為什麼?」阿嬤聽到我的分析,突然停止了擦眼淚,好奇地抬頭望著我。「當妳的孫子跟妳說話時,他知道妳對他好、關愛他,但由於妳內心的恐懼,不知不覺透過擔憂的眼神、緊皺的眉頭和虛弱的聲調,妳的負面情緒被他吸收,結果對很多事情,包括對人生、對未來有了過多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