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以人為本,荷蘭Buurtzorg的全球醫療革命

隨著人口結構改變,高齡化社會不只發生在先進國家,臺灣也正面臨相同問題,政府、民間紛紛提出對應策略,但成效仍待觀察。二○○七年正式成立,來自荷蘭的鄰里照護機構Buurtzorg,靠著草創時期的四人小型團隊,在短短十年內翻轉荷蘭長照體系,每年替國家省下高額醫療支出,且大幅提昇醫病滿意度。創辦人勃洛克(Jos de Blok)建立全新居家護理環境,他相信專業,採用扁平化的組織,前瞻具創新的思考模式值得我們借鏡。

文/林國瑛‧照片提供/銀享全球‧Buurtzorg

去官僚制度,組織扁平化

曾經,荷蘭醫療系統引進現代化管理方式,反倒造成華而不實的官僚體制、醫護人員績效導向、醫療系統多頭馬車等問題,民眾無法獲得良好的照顧,醫護人員疲於奔命,整體幸福感因錯誤政策下降。曾任護士的勃洛克,受過長年專業訓練,有感荷蘭醫療產業停滯不前,決定跳出來創業,將八○年代「社區管理」醫護模式重新帶回,由社區護士直接照料當地病患,以人為本、從「心」出發,替荷蘭醫療注入活力,帶動產業革命。

勃洛克力求組織扁平化,他認為組織階層繁瑣只會拖垮效率,因而去除擔任監督角色的管理階層。二○○七年成立的Buurtzorg僅有四位護士,公司沒有會計,他與太太直接扛起財務管理;後來加入十五位擔任輔導護士的「教練」與四十五位辦公室工作夥伴,至今已擴張規模至約九千五百名護士。為達最佳溝通效果,每個鄰里照護團隊最多由十二位護士組成,可照顧約一萬人的社區,遍布荷蘭所有省分。

人性本善,自治管理

回歸人性本善,可說是勃洛克堅信的價值。他相信每個人都想把份內工作做好,尤其醫療從業人員,本來就是一群懷有服務熱忱、有創意的人,只要放手讓他們自治管理,組織就可順利運作。為貫徹鄰里照護概念,大部分護士直接住進社區,熟悉當地社區文化、人口構成、居民特性,與當地人發展出密切、溫暖,如同家人般的關係。

加入Buurtzorg的護士們,除了需具備一定專業基礎,重視團隊合作也是必要條件。護士們可針對病患的狀況,決定如何尋求外部資源,他們運用各自在醫療產業的人脈,找到合適的家庭醫師或醫生替病人進行診斷;此外,護士們透過公司內部網絡保持密切連繫,交換分享照顧病人的經驗,他們各有不同專業背景,很多問題都可從集體智慧中得到答案。

護士的自主權,讓他們不像基層人員,更像創業家。勃洛克說:「要尊重專業,沒有人喜歡被指使。」因此,護士們可在總公司提供的預算內,自行決定Buurtzorg的成立地點、採買家具等,基本上公司會尊重社區護士的決定,不多加干涉。護士也可針對社區需求加強自身技能,例如失智人口多的社區,他們就去學習照料失智患者的方式,Buurtzorg省去制式僵化的規範,相當靈活彈性。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