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中風症狀怎麼辦?小細節不容輕忽!
文/天樂
中風來襲靜悄悄
不論中外,全世界的長者們通常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往往都會聞「中風」而色變。雖然臺灣的中風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仍然久居國人10大死因的前3名,實在不容小覷。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暨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鄭建興說明,所謂中風是因為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的血流不順暢所導致,主要的神經系統集中在腦部,因此腦中風占了大多數。若影響到眼睛、耳朵、脊髓的血流,也可以表現眼中風、耳中風或脊髓中風,但較少見。故廣義來說,中風就是一種急性的腦血管疾病。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一、缺血性:因粥狀硬化斑塊,或是身體其他部位的血塊被沖流至腦部,形成栓塞所導致。阻塞的腦血管不論大小都有可能造成循環不良,無法有效提供腦神經足夠的血液量,導致神經細胞的壞死而出現症狀。
二、出血性:多數是因為高血壓控制不良,使得腦血管管壁破裂出血,壓迫到腦內神經組織。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動脈瘤,或腦血管畸形所引起的破裂。此類型的中風是否需要動用手術治療,取決於其出血的程度及範圍。
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有可能交替發生。雖然腦血管的症狀通常來得突然,但導致疾病症狀的發生常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累積,畢竟羅馬並非一天造成的,當出現警訊時已意味著潛藏很大的危機。事實上,只要供應腦部神經的血管出了問題就會引發中風,所以理論來說中風的發生並沒有年齡方面的區隔,但相對於年輕人,中高齡因動脈老化合併其他疾病的機會多,所以罹患中風的風險隨著年齡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