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張源銘從人生轉彎處看見新風景

人生可以預料,但是往往出乎意料,從寫新聞的筆桿到窯烤麵包的長鏟,張源銘讓我們看到多采多姿的人生經驗是可由自己創造,最重要的是他一直秉持著「莫忘初衷」的態度;投入是因為自己喜歡,在工作中找到新意,也創造了新價值。

文/晏子萍‧攝影/劉威震‧照片提供/張源銘

基隆暖暖素以多雨著稱,而以餘溫來烘焙的窯烤麵包店選在這裡落腳,也讓我們由心底升起溫醇的暖意。在與張源銘訪談前,我們已先從架上的麵包感受到沉甸甸、真材實料的綿密感,相信揉製麵包的人一定投注了相當的情感與堅持。

揉麵磨耐心 人生才能走得久

「一方面是年紀到了,在媒體業繼續打拚,對身體與精神來說都是一種負荷;另一方面因為媒體業不像從前的環境那麼單純,已經日趨複雜,所以那個時機點對了,就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專心做麵包。」張源銘娓娓道來當初創業的契機。

其實最初做窯烤麵包只是張源銘的副業,當時任職於報社地方記者的張源銘,因為工作的關係,打亂了生活作息,往往下班時已近凌晨,而日復一日的工作讓他像陀螺一般,無法停歇。雖然近20年的工作資歷,讓他在業界也小有成就,但是就如一般人說的:「有新聞就是好新聞。」但是沒有新聞時,面對截稿時限,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為了紓壓,他想到兒時舌尖上的幸福滋味――父親做的饅頭,於是捲起衣袖就這麼開始了他的揉麵人生。

「別人告訴我說,做饅頭必須要用老麵才好吃,所以我不但用老麵、還自己來養酵母。」初試啼聲,雖然差強人意,但是也讓他在揉麵、醱酵、製作的過程中,找到了宣洩壓力的出口。

「那時候做的饅頭有點酸味,因為每一種成分的多寡還拿捏不準,但是我媽媽很捧場,都全部吃完了。」有了基本粉絲的鼓勵,張源銘愈做愈有興致,開始把酵母運用在變化更多元的麵包上,為了讓麵包在天然原料的背景下能更可口,他笑說外文系畢業的實力終於可以派上用場,張源銘開始大量研讀原文書,上網瀏覽找資料,當初是以做饅頭為出發,漸漸地變成以做麵包為依歸了。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