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歸處,就在初發的願心
佛國淨土,並非往生才能到達的去處,它就在心中。
真正有心的人,總是會乘願再來的。
《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108課人生智慧學習》吳若權著 康健出版
.單身的人,更有機會在孤獨中,鍛鍊面對生命無常的勇氣。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很大,形成孤獨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形單影隻,看起來很孤獨。包括:過了適婚年齡,卻還單身;離婚後就決定不再婚;或是出家人。在很多熱心的親友眼中,這些人無依無靠,好可憐。撇開外人的眼光,想像天下為人父母者的心情,都會擔心這些兒女,萬一將來一個人孤孤單單,該怎麼辦?如何能讓這些形單影隻的人,和父母之間,雙方都不會太過牽掛彼此?
每一個人有他自己的因緣,也有他自己生命價值的判斷,應該彼此尊重。華人世界有些不容易打破的迷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就算不能立業,但至少要成家!」「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如果子女單身、不婚、離婚、或出家,只要沒有婚姻關係,就認為他非常孤獨可憐,老了以後也沒人照顧。連聖嚴法師都被這樣關心過,50多歲時,哥哥還在擔心他將來年邁時沒有人照顧,會很可憐,想把一個孩子過繼給他。
這些好意的背後,都忽略了一個現實。現代人都習慣獨立生活,年紀大了以後,孩子不一定會在旁邊讓兩老倚靠。即使有配偶,年紀大了以後,兩個人之間還是有一個會先走。聖嚴法師的母親走得比較早,獨留父親一個人。雖然,父親有好多孩子,但是在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誰都顧不了誰,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兒子也自顧不暇,這是很無奈的事。活到80歲的父親,最後用自殺結束生命,其實是死於孤獨。聖嚴法師感慨地說:「可惜,那時父親不知道要學佛。」談及父親的過往,他的眼神,充滿悲憫,令我動容。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自殺並不能結束煩惱。生命,是永恆延續的;煩惱,是殺不掉的。自殺,只是提前結束這一世,自殺以後,煩惱會隨著另外一個生命而出現。現在的痛苦,不是用自殺就能斷掉,現在拋掉了這個生命的痛苦,下邊跟著來的新生命,痛苦還是繼續跟著您。
人只要活著,就有一定的價值。即使晚年生活形單影隻,外觀上看起來很孤獨,但是只要您能轉變孤獨的感受,積極去服務別人,就能感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