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誠實面對自己,才能找到歸屬
朋友與家人會加強我們某部分的本質,
但我們也需要更寬廣、更不個人的世界,
讓我們得已顯露出自己可能具有的全貌。
《找到不再孤單的自己:尋找認同、建立歸屬感的快樂生活提案》艾蜜莉.懷特著 沈維君譯 時報文化出版
認識越多人會越快樂──原則上沒錯,但……
2012年夏天不是我的幸運季。前一年充滿壓力,因為一段經營已久的感情走到了盡頭。
幾經權衡之下,我決定離開鍾愛的濱海小鎮,回到我成長的內陸大城市,我曾在那裡度過大半輩子。在這段生活發生劇變的期間,我失去了幾個朋友、三隻寵物、我的房子,還有正在進行中的書籍也因此告終。
我過得不是很快樂,但我不以為意,這多半是因為我主要的興趣本來就不是在追求快樂。大一時,我曾潦草地抄下蕭伯納的這句話:「快樂與美麗都只是副產品。」當時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雖然18歲的我也說不出什麼所以然。如今,44歲的我對此已經頗有領悟。對我來說,「快樂」永遠是「連結」的副產品。我總愛想像自己與身邊的人之間有股水流,這會讓我覺得與當下所處的環境有相同的頻率。
從「連結」通往「快樂」的生產線早已開始運轉。我4歲時就和世上最快樂的人──泰莉,共用一間臥室。我有2個姊姊,她是小姊姊。泰莉似乎天生就很快樂。她不只生性樂觀,也有著讓別人感到愉悅的大把精力。她的外表看起來就很無憂無慮:她有一頭迷人亮眼的白金色頭髮,彷彿她自身就在散發光芒一樣。就像蝴蝶總是趨光而飛般,人們也都深受她吸引。我媽媽特別另外裝了支電話,她的朋友與未來可能成為男友的人,都會打這支電話給她。每次泰莉講電話講個不停時,還是小女孩的我,總是躺在床上裝睡,那種感覺就像聆聽一波波浪花拍打著岩石。
我所珍視的,並非是快樂本身。對我來說,快樂是像泰莉這樣的人與生就俱來的能力;我重視的是互相連結的感覺,當我躺在黑暗中,聆聽摯愛的人說話的聲音時,這種感覺便會油然而生。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明白,透過連結尋找快樂比較符合我的個性。這與我天生就渴望修補息息相關,我渴望把我的情緒逐一分解,重新洗牌改造,直到這些情緒符合我的喜好為止。關於「建立連結」這件事,有個實際的地方很吸引我。如果感受就像水流一樣,我可以試著釐清會造成阻礙的原因,或者思考為什麼水的流速感覺如此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