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醫療,是在家善終的第一步
「居家醫療」在台灣仍是一個嶄新且有些陌生的詞彙,
是一種支援在家生活到最後的健康照護行為。
讓人在盡量不改變既有生活模式狀況之下在地老化,有個快樂的晚年。
《在宅醫療從cure到care:偏鄉醫師余尚儒的翻轉病房提案》余尚儒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什麼是在宅醫療?
・在宅現場:堅持回家做醫療的阿伯
「阿伯,醫師說你不能再吃東西了!」C又在偷吃了。
腸胃科醫師說沒有辦法繼續替C治療食道癌了,要請「安寧」的醫師來看看。
C想回家,因為他想奪回吃的自由,在僅剩的生命時間內。C決定帶著氣切管和肚子上的1條灌食管(也就是經皮穿刺胃造口,簡稱PEG)回家。
第1次跟C見面,C問:「我可以從嘴巴吃嗎?」
等不到醫師同意,回家後的C已經就餐桌定位。水餃、餛飩、滷肉、鹹豬肉,還有零食、甜點,無肉不歡。
C的太太手藝很好,夫妻經營過1家小吃店,生意不錯。每次往診,我們都故意錯開午餐時間,否則就無法抽身,非上座吃一頓不可。一杯茶、一些茶點,往往是居家訪視的固定補給。
我1個月至少1次會幫C換1支新的氣切管。出院不久,C肚子上的胃造廔管早已不用,百分之百用嘴巴進食。
就這樣度過了半年,直到C陷入昏睡為止。
食道癌的病人真不能吃東西嗎?有時候,我們會忘記C是食道癌的病人。照顧C的半年裡,我對醫學上的診斷產生了問號!和一般的認知落差還真不小。
今天吃了什麼?下次要吃什麼?才是我照顧C半年來居家醫療的重點。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支援在家生活的醫療,在日本被稱為「在宅醫療」。
・「居家醫療」vs.「在宅醫療」
家裡的瓦斯沒了,一通電話,瓦斯行就送到厝裡。家裡的馬桶壞了,自來水馬達壞掉,一通電話,水電工就上門。可是家裡有老人家生病,身體不舒服,出不了門,該怎麼辦?家裡有癌症末期的人發生狀況,就是一通電話,叫一一九嗎?
老一輩的人常說「請先生來往診」。「往診」就是醫師會到家裡看病,但現在台灣社會,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景象了。早年因為醫師少、看病貴,不少人把小病拖成大病,非到真正嚴重到快不行了,才拜託先生來厝裡。因此,早期的往診,以急症較多。現在已經是慢性病的時代,醫師到家裡看病的內容,和過去應該有所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