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照護離職? 小心照護地獄!

照護者最大的不幸,是以為自己無從選擇,

更不知如何取得有力資源,而陷入一無所知的狀態。

其實任何人都有可能突然面臨照護問題,

先冷靜下來收集資訊,或許能避免做出錯誤的選擇。

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照護,很辛苦;但不離職照顧,是更合適的選擇。兼顧工作與孝道,你才能真正喘息,不留遺憾。》和氣美枝 著 羅淑慧 譯 大是文化 出版

 

親人老了、病了 我不離職怎麼照顧他?

「不論我工作表現如何,一旦開始照護家人,就只有離職這條路可走。」

這種為了照護而辭去工作的「照護離職」不斷發生,並在社會上掀起巨大波瀾。這不但害得企業失去人才,照護的日子一旦拉長,更會導致親子共同陷入貧窮與無助。換句話說,照護離職影響的不僅是現在,更會進一步對未來的人生造成阻礙。

其實照護離職的問題存在已久,但是,沒有實際照顧雙親、家人經驗等,就很難正視它的存在。那麼,為何現在這個問題會重新被人提起?

根據統計,全日本為了工作、照護兩頭燒的人,已超過240萬,其中大約有10萬人正面臨「是否要因照護而離職」的窘境。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換句話說,我們再也無法對「照護離職」這個議題視而不見。

照護離職的年齡層,大多落在4060歲之間。這年齡的人一旦辭掉工作,便很難再次就業。照護離職後,不光是因為收入中斷而被壓得喘不過氣,在身體及精神上,更會被逼到走投無路,甚至出現虐待病患、照護者自殺或殺人等人倫悲劇(相信各位都曾經在電視新聞上看過類似的報導)。

再看企業方面,照護離職者大多正值壯年;尤其主任級以上的人,更占了全體近3成。在組織內擔任要職的人突然辭職,將導致業務流程陷入短暫的混亂,儘管最終還是得找人來填補缺額,卻仍然無法避免離職當下所造成的損失。

另外,這些年收入較高的職員一旦辭職,收入也就歸零,自然不需繳納所得稅,這對國家來說,即使只是一小部分,整體稅收仍會減少。

日本政府早就察覺此現象帶來的隱憂,為此,首相安倍晉三特別在第3次拜相的記者會上,發表安倍經濟學(Abenomics)新三支箭策略。裡頭特別提到「零照護離職」的概念,可見其造成的社會問題已相當嚴重。

其實任何人都有可能突然面臨照護問題。若您還認為「我家兩老都還很年輕,所以不會有問題」、「我爸媽身體很健康,應該不至於突然倒下」,那就太落伍了。

相對於此,照護者(caregiver)的年齡層,則持續下修、日益年輕化,據說未滿30歲就扛起照護責任的「青年家庭照顧者」(young carer),少說有17萬~20萬人。因此,除非您出生至今都是孤家寡人(無父無母、也沒有任何需要照顧的人),否則任何人都可能面臨照護問題。

我從32歲開始照顧失智的母親。我的母親罹患憂鬱症,不久後併發了阿茲海默症型失智症(Alzheimer’s-type dementia),截至20175月,我已和她同住、照護了14年。我的母親沒辦法管理金錢、三餐無法自理、沒有時間概念,無法自行安排一天行程。她甚至曾經因為無法判讀藥包上的資訊,而不小心吃錯藥,相當危險,生活起居完全需要他人協助才能維繫下去。

我原本擔任房地產開發專員,人生卻在32歲時發生驟變。剛開始我一肩扛起所有的照護工作,終致陷入走投無路的狀態。我這才意識到,光靠我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戰勝眼前的難關。我明明就那麼需要幫助,身邊卻沒人願意伸出援手,這種人情冷暖令我氣結,心中的焦慮更是揮之不去。回想起來,那段期間,我的心彷彿一座長滿了荊棘的陰暗森林,我每天都在生氣,氣自己只能眼睜睜看著,原本應該全力衝刺的30多歲人生,竟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

還記得剛開始照顧母親時,我經常向公司請假,久而久之,我開始反思:「也許我根本不喜歡這份工作。」於是,便有了「先暫時離開職場,之後再重新開始」的念頭,最後我真的向公司遞出了辭呈。

然而,我在離職後立刻發現:就算離職,照護該做的工作一樣也不會少,同樣漫長得令人絕望。接著,就是沒工作、沒收入、遭到社會遺棄,最後落得孤老終身的悲慘結局。

之後,我偶然得知某個聚集了眾多照護者的團體。我原本就是個獨來獨往,就連上廁所也自己去的女孩,不喜歡那種一群人窩在一起發牢騷、抱怨、互舔傷口的場合。但我同時也想知道,其他照護者面對各種問題時,究竟是如何克服的?所以我還是鼓起勇氣出席了某次聚會。

過去從來沒人願意聽我傾訴,這裡的人卻讓我暢所欲言。我邊說邊流淚,最後甚至放聲大哭,實在非常失態,但大家不斷鼓勵我、並肯定我的努力,展現了無比的溫柔和包容。同時,聽完其他人在照護上遭遇的種種苦悶後,我才發現「原來不光是我一個這麼辛苦」,這不禁讓我備感安心,並神奇地打起精神,重新振作起來。

小心陷入「完全照護」的黑暗期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可以請家庭照顧假,甚至不知道可以申請留職停薪,也不理解保險或政府提供何種照護服務。若再加上家族壓力(家人或親戚都希望您全職照護),最後就像催眠一般,認為「照護雙親本來就是自己的職責」,於是,照護離職就這麼發生了。

「一旦開始照護,就非辭職不可。」很多人都這麼說,但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是,「我也不想辭職,但不這麼做,我又能怎麼辦呢?」

這當然不是事實,您只是被眼前的驟變嚇壞,因而看不清真相。照護者最大的不幸,是以為自己無從選擇,更不知如何取得有力資源,而陷入一無所知的狀態。其實除了上網找尋相關資訊外,還可以和擁有更多照護經驗的人交換心得。大多數照護者都曾經歷一無所知的時期,只要彼此多交流,就可借助過來人的經驗突破困境。

為照護而離職後,一般會出現哪些狀況呢?從大方向來看,有3個方面的負擔會增加:經濟面、精神面和體力面。經濟面的負擔應該不難想像。離職就等於斷了收入。除了一般支出的金援沒了,還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支出必須應付。此外,離職後因為不必上班,與社會的連結自然大大減少,很容易就侷限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滿腹苦水無人可訴。因此,在經濟短缺的同時,精神面的負擔也會愈來愈重。最後是體力方面。離職之後,您空閒的時間變多了,在照護患者之餘,你一定會勤做家務以打發時間;又因為沒有收入,得開始盡量減少照護服務的支出(政府或保險公司提供的照護服務並非完全免費,個人仍必須負擔12成的費用),少了他人協助,照護者等於24小時隨時待命,體力必然容易透支。

我也曾陷入這種「完全照護」的黑暗時期。當時母親因為病情惡化而住院3個月,出院後,她的症狀每下愈況。只要一時片刻沒看到她的人影,我就開始焦慮,那段時間我完全無法放鬆。

很多人認為,就算因照護而離職,只要憑藉以往的工作資歷,再就業應該不難才是。尤其很多照護者原先都是課長級以上的人物,有這樣的自信也是當然,但殘酷的是,照護離職者要重回職場,簡直難如登天。

我曾聽說某位聚會成員,在面試時主動表示「我家人需要長期照護」,導致他求職過程中四處碰壁。另外,還聽說有些搞不清楚狀況的面試官,竟質問面試者:「在照護家人這段空窗期裡,你有另外找時間進修嗎?」

聽到這個問題,我猜任何一位照護者都想大聲回嗆:「我光是照護就自顧不暇了,哪有時間做其他事?」偏偏社會還不夠了解照護者的難處,甚至還有人認為照護不過是「單純的停職」罷了,以為我們在家悠閒得很。

說來不知是幸或不幸,多數的看護者老早就養成「不卑不亢的向對方說明自身狀況」的本領,由此看來,照護其實讓我們學會了極出色的商業手腕,不光是面試,這樣的技巧同樣也能充分發揮在日常生活裡。因此,大家絕對不要妄自菲薄,照護絕對是人生履歷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

然而,能成功再次就業的照護者,據說不到25%。就算順利重回職場,也大多是約聘員工、或是收入大幅減少、工作環境不佳等,和一般未經歷照護離職者相比,還是居於劣勢。

此外,聽說還有更多人因為求職不順,自尊心被狠狠蹂躪,最後罹患憂鬱症。這種無處發洩的怒氣和焦慮,往往會宣洩在受照護者的身上,這就是照護離職最可怕之處。

離職後,成天窩在家裡單獨面對患者的生活,簡直就和入監服刑沒兩樣。如果受照護者是失智症病患,您連好好和對方說話都辦不到。這種24小時持續不斷的壓力,不論再堅

強的人都會崩潰。再加上無收入的不安、與社會隔絕的孤獨感,更容易使人陷入低潮。尤其,男性比女性更衝動,小小的爭執都可能導致人倫悲劇。

我也曾有過這種心力交瘁的時候。我曾經把藥丸強硬塞進不願意服藥的母親嘴裡,並用寶特瓶灌水強迫餵她……我永遠記得,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萌生殺意。「要是我力氣再大一點,搞不好已經把母親給殺了」,意識到這點後,我害怕得逃離現場,把自己關進房裡。

事後,我和照護人員商量,決定讓母親住院3個月,暫時請別人代為照顧。對於那次的失控,我真的相當後悔,幸好我及時採取行動,才不至於淪為弒母凶手。但這並非我一個人的功勞,社會資源的協助才是最大關鍵。

(本文摘自《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照護,很辛苦;但不離職照顧,是更合適的選擇。兼顧工作與孝道,你才能真正喘息,不留遺憾。》,由大是文化授權使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