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失智者構築法律保護網
詐騙集團無孔不入,高學歷、高社經地位者受騙案例時有耳聞,
而失智患者因腦部受損,不僅可能落入詐騙陷阱;還可能因為記憶障礙,
拿了商店東西未付錢而不知,被誤認為偷竊等遭移送法辦。
面對因為失智而誤踩法律,或是權益受損時該如何自保呢?
文/賴麗秋
失智者家屬劉慧芳的先生在7年前被確診為失智症,但早在15年前,她的先生已經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個性大幅改變,甚至被拐騙離家,還被詐騙組織移轉了大筆財產,損失數千萬元;之後詐騙組織不斷恐嚇,更造成家人極大恐懼及痛苦。劉慧芳表示,因為當時不了解失智症,面對先生性格的變異,只能四處求神問卜,在各醫院診間奔波求診,直到7年前才確診為失智症。
幸好有醫師、社工及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支持,劉慧芳的心才得以安定下來,先生的病情也漸趨穩定。只是,纏訟數年的官司至今仍在持續進行中……
劉慧芳與先生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艱辛程度非外人所能理解,然而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失智者可能面臨的問題,並協助避免失智者誤入險境,他們同意將這段過去公開,並拍成失智症法律宣導影片,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關心失智者的權益。
劉慧芳的遭遇不是單一個案,但失智者與其家屬對於失智症可能帶來的各種狀況與問題,該如何解決與保護呢?
失智引發民刑事案件暴增
為此,台灣失智症協會特別舉辦了失智症法律講座,透過律師的解說,讓許多人對如何維護失智者及家屬之權益,有進一步的了解。
律師牛湄湄也是失智者家屬,她表示,自95年到105年這10年來,在地方法院有關失智症的案件中,民事案件成長20倍,而刑事案件則成長近3倍;失智者可能面臨的法律問題包括,分配扶養照顧義務時可能衍生的法律責任;被詐騙集團所騙而提領存款,或被騙簽約、被騙而移轉不動產產權等,這些其實是可以做好預防措施。除此,失智者可能因認知退化,而導致一些問題行為,例如在賣場拿東西不付錢、爆粗口罵人、打人等。當失智者因此而被移送法辦時,家屬又應如何備妥診斷書,向法院說明患者病情?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推估,目前全台已經有超過26萬失智人口,隨著人口的老化,推估未來平均一天約將增加36人。顯見,失智症將不再只是個醫學名詞,而是每個人生活中都可能面臨的活生生案例。
牛湄湄以過來人身份呼籲,面對失智症,因為愛所以我們要先做好準備,要認識這個疾病,學習如何與失智者互動溝通,學習如何保護他們不受侵害;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公民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