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在音符中探索生命本質的薩替

薩替在音符間徹底探索自我,也因此他的作品風格強烈,難以模仿。

乍聽之下難以理解的樂曲,當下的每個聲響,都是為了更接近音樂本質而存在。

他的音樂也許怪,卻接近內在的自己,這個特質正是偉大音樂家不可或缺的層次。

李明蒨

若說經得起歷史淬鍊的,就是好音樂,但很多人可能會發現,好音樂不見得必然感人肺腑、輕快活潑或趣味盎然,也許一首連調性都摸不著,也找不到一句完整旋律,聽完只能歪歪頭,搔搔腦,徒留一堆問號的樂曲,卻是名留青史的經典名曲!該怎麼辦?該怎麼聽?轉個念,不正是絕佳腦力激盪的機會?

獨特的藝術天分 徹底探索自我的快意人生

巴洛克時期音樂為上帝創作,音樂風格神聖莊重;古典時期為音樂穿上制服,重視曲式和結構;到了十九世紀,終於熬到浪漫時期,表達個人情感為要,強烈的述說手法解放了情感,樂迷期待被打動。

個人主義一路奔放到二十世紀,音樂風格走向無限可能。進入二十世紀以來,作曲家的音樂風格不好預期,不好下定義,個人主義當道,風格強烈,既未模仿,也難複製。

出生在法國諾曼第半島的作曲家薩替(Erik Satie)正屬於此類型,薩替的音樂天分從小即被發掘,也曾進入法國最高音樂學府「巴黎音樂學院」就讀,但終究因為藝術天分過於獨特,難以適應嚴肅的學院生活,而瀟灑休學。此後開始他理想的藝術家生活,長期在「黑貓酒館」演奏鋼琴,為的是增長見聞。在那兒他接觸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各界人士,以及各式各樣通俗音樂與表演,影響他日後創作風格。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