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房一甲子的製皂良心
肥皂會讓你聯想到什麼?
對茶山房第三代林祐安來說,浮在水面上的肥皂,
是一種能帶給人樸實與感動的「用品」,一種傳統的記憶。
不求華麗外觀但求內在充實,且看林祐安如何重建家族事業,
傳承初代職人的技藝與風骨。
文/黃語珊 攝影/劉威震
茶山房的前身「美盛堂」,雖已有近一甲子的歷史,但三十幾年前的沐浴乳甫一上市,也曾將這個老皂廠打得潰不成軍,使之沉寂了十年之久。此次訪問到重啟家族皂廠的第三代林祐安,聽聽他娓娓道來,如何重新樹立起家族品牌的傳奇故事。
浮於水的肥皂 遭遇產業衝擊
林祐安回憶,第一代的製皂師父林義財,會踏入製作肥皂,其實是源起曾祖母,「其實當初是曾祖母在賣肥皂,爺爺也是在這個情況下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而早期的肥皂又都是比較有刺激性的,所以就有一些富貴手的狀況。」林義財便思考,如何製作一款中性的肥皂,減少刺激性,在製作過程中不傷害肌膚,當時相當火紅的「浮樂脫」浮水藥皂就這麼被研製出來。
一九五七年,林義財與弟弟林登賢合資創立肥皂工廠「美盛堂」,當時正是肥皂業興盛時期,加上家族投入,美盛堂便漸漸壯大起來,「從剛開始到現在也已經快有六十年歷史了,當時因為板橋的工廠太小才至三峽擴廠,」林祐安喟嘆,「想不到到了三峽之後生意愈來愈差,之後十年工廠都呈現停擺狀態。」
原來起因於三十五年前,第一瓶沐浴乳的上市,打著方便、乾淨、衛生的旗幟,改變了當時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肥皂就此被打入冷宮乏人問津,加上當時軍公教福利社轉為民營,原以近成本價的直營型態提供國營福利社的「浮樂脫」浮水藥皂,因為毛利變少,再沒有通路願意上架販售,林祐安說:「當時福利社的商品都很便宜,我們給他們賺很少的錢,成本可能就接近十元,但變成民營之後,任何東西都沒改變,要怎麼跟消費者說我們要從十二元變成二十元?」就在那個時間點,通路完全消失,美盛堂陷入十年的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