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心族不一定是負擔
六年級夾心族,夫妻皆為上市公司小主管;有自己的房子
與獨生女同住;上有婆婆與父母親。
文/賴麗秋
小葉(化名)的故事,與四年級生夾心族不一樣,不是大時代下環境困頓的打拚,卻是必須面臨更嚴峻的社會競爭,但他們相信只要肯努力,總會有收穫。事實證明,小夫妻倆自食其力,建立起溫馨的家,更又有能力回饋公婆與父母。
原生家庭是重大支柱
小葉與先生兩個人都是台灣大學畢業的優秀人才,但她也強調,他們並非是那種可以無憂無慮唸書的人,而是要靠助學貸款、努力打工賺學費,來完成學業。且在上班後領了第一分薪水,就開始擔負養家的責任。
小葉憶起當初從懷孕、生產,到做完月子,媽媽接手孩子的照顧,然後自己就無後顧之憂地返回職場;當時因為小夫妻倆在外租屋,也不便將孩子帶在身邊,慶幸媽媽願意幫她照顧孩子;但他們還是給保姆費,一來讓孩子有機會跟爺奶相處,也達到孝親的目的。
工作忙碌,只能利用假日去探望小孩及父母,直到小孩一歲多時,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孩子在媽媽家時間久了,好像沒有她也一樣過得很開心。這讓她驚覺到,孩子會在突然間長大,為了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必須思考調整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有了責任才意識到自己是夾心族
為了接小孩同住,小葉轉換工作跑道;也下定決心買房子。「有了孩子,還要背負房貸,每個月有了固定支出時,那時我才真正感受到,也意識到自己是個夾心族了!」小葉回憶起當初各種壓力接踵而至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