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症背後的記憶與創傷
一座心的堡壘
根據專家診斷,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
不只讓患者陷入身心問題,也會讓家人深受其害。
當家人罹患囤積症時,必須了解對患者而言,囤積物所代表的不只是單純的物品,
背後更隱含情感、記憶,或是無法面對的創傷,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家人的耐心與愛,一同陪伴他們度過長期的治療過程。
文/陳美儒(財團法人旭立文教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王先生和太太住在一間不小的房子內,但是他們的兒女過年過節時,每次回家都要提起無數的勇氣才能暫住數日,因為長大成人的子女早已不認為那是家,而是一個堆滿了各種東西,卻什麼都找不到的無用倉庫!
王家的孩子曾經無數次向父母抱怨,也曾經動手整理屋內物品,但是不管他們丟掉多少,有囤積症的媽媽都會原封不動全部收回來,甚至拿回比以前更多的東西,一兩次過後,他們也無力面對這樣的環境,因此決定眼不見為淨。王先生縱使不是很喜歡這樣的環境,但幾十年來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模式,面對兒女的抱怨也是消極以對,因為自己也無力改變現狀,只好鴕鳥地認為妻子的行為也算是愛物惜物,不想再為了這件事情繼續爭吵。
囤積症易影響家庭生活品質 應早日尋求醫療協助
囤積症不像是有特定收藏的癖好,只蒐集古董、畫冊、美麗的杯子等獨樹一幟的藝術品,很多時候囤積的只是各式各樣的東西,小從裝過生鮮的塑膠袋,大至二十年前的嬰兒床,都是號稱愛物惜物的囤積症患者會蒐集的東西,患者通常會覺得丟掉浪費,所以東西愈積愈多,而人際關係也會愈來愈疏遠。有囤積症的人通常沒辦法好好整理自己所蒐集的東西,很多時候就是東一堆、西一堆,最後變成到處堆,久而久之,就可能產生惡臭或灰塵,讓住處變成一個不適合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