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吳哥 感受高棉微笑魅力
蔣勳在他的著作《吳哥之美》寫道:
「吳哥,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
「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
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
吳哥究竟有什麼魅力?就讓《熟年誌》帶領讀者探訪吳哥遺跡,
感受吳哥王朝數百年前的輝煌風貌!
文.攝影/賴麗秋
整個吳哥(Angkor)遺跡,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九世紀至十五世紀,然隨王朝的衰敗而被遺棄,自此淹沒在森林的荒煙漫草下,直到十九世紀初才為歐洲的旅行家所發現,而逐漸掀開她神祕的面紗。
幾經戰亂,看盡時間流轉的吳哥窟,現在每年吸引數百萬觀光客,前來一睹闍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還有令人讚嘆的建築與藝術,領略在數百年前吳哥王朝曾經有過的風華盛世。
高棉微笑 看盡人事繁華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從吳哥遺跡中發現的銘文、石棺及吳哥窟的坐向等面向推論,吳哥窟並非國王及皇族所居之地,而是國王的太廟和陵寢,是統治者營造個人崇拜的場所。
吳哥遺跡中,充分展現了印度教與佛教的影響。因此,我們從吳哥城中的壁畫發現,刻劃內容是隨時代、信仰不同而變化。吳哥城正值興建之初,信奉印度教,因此寺廟建築上多刻劃著印度教三大主神及神話,用來彰顯教義、教化人民。隨著高棉王朝的衰落,印度教也漸趨沒落;宗教信仰逐漸轉往佛教,吳哥城裡的寺廟成了佛教寺廟,石壁上的創作,也變成了釋迦牟尼佛的神像以及佛教故事。
所以,走一趟吳哥窟,感受到的不僅是王朝的興衰,還有許多的神話故事與藝術美學。可說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地方;但不管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都能深受感動;難怪許多去過吳哥窟的人,一再重返,而且每次到訪都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