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朗永不止歇的求知樂
從數學理化、高科技產業,到中外文史、詩詞歌賦和最新時事,
中研院院士劉炯朗都能用最簡潔的敘述,講出最有意思的內涵。
透過十多年的廣播節目,滿懷赤子之心的他累積了一批忠實聽眾,
並讓大家真切體會到:「求知,原來這麼快樂!」
文/陳珮真 攝影/劉威震
「你知道嗎?根據科學家研究,感染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症的老鼠,會變得比較不怕貓……因為它會增加大腦的多巴胺,所以如果人類被弓形蟲寄生,可能會影響心理,出現比較輕率、大膽的行為……」採訪當天,中研院士劉炯朗興味十足地談到他的新歡—寄生蟲,興沖沖帶著我們到電腦旁,立刻就要查起資料來。熟悉他的人,應該一點也不意外,並且不知不覺會被他的敘述吸引,跟著踏進漫無邊際的知識領域。
在澳門接受啟蒙教育 廣泛涉獵 用心學習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在電機電子工程領域成就斐然的中研院院士,最關心的話題竟然不是高科技,而是寄生蟲,其實劉炯朗感興趣的話題,除了寄生蟲,更涵蓋了古今中外各種文史軼事、古典詩詞、社會哲學、流行歌曲,當然他最拿手的數學、科技、邏輯更不在話下,可謂上天下地無所不包。
問他為何能夠橫跨中西,並在科技和人文悠遊自得?年逾八十的劉炯朗輕鬆地說:「科技和人文本來就不是分開的學科,學問是通的,本來就是都合在一起的。」這種四海一家無疆界的精神,或許可以回溯到他童年接受的教育。
他於一九三四年在廣東出生,父親劉沛然是飛行官,四歲時因遇到對日戰爭,母親帶著三個兒子逃到澳門,帶著些許廣東口音的劉炯朗回憶道:「在二戰時期的亞洲,因為當時澳門是受葡萄牙統治,沒有遭到日本入侵,所以在中、小學的教育上沒有受到影響,我童年的學習很用心,什麼都學,參加的活動也很多,像是乒乓球、話劇社我都參加,還演過曹禺的《日出》。」
不管是古典詩詞、中外歷史,還是英數理化,劉炯朗一概來者不拒,廣泛涉獵,就像他自己形容的,對待新事物,他覺得自己的優點就是「用心」。由於學習本身就是莫大樂趣,獎勵或好處是附加的,並不是他的優先考量。勤於求知、樂在求知,這也成為他最鮮明的特色,形塑了他始終如一的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