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顧得「剛剛好」?
怎麼樣才是剛剛好的照顧呢?其實關鍵在照顧者身上。
對於照顧的付出與謹慎無可厚非,但要注意是否有照顧過度的傾向。
與其追求好的照顧,不如放寬心,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
《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一定要知道的事》陳乃綾 著、四塊玉文創出版
多年前的一場意外中風,讓阿蘭的媽媽成了行動不便、需要24小時隨侍在側的照顧狀態。當時,身為公務員的阿蘭,本想再多做幾年多存點錢,因為媽媽的狀態而提早申請退休,靠著退休金及弟弟的幫忙,在家親自照顧媽媽。
任何媽媽要用的耗材或是營養品,阿蘭總是親力親為,仔細研究比較後才選購,對於媽媽的呵護更是無微不至。媽媽一個哈欠,就讓阿蘭精神緊繃,擔心是不是生病了或是不小心讓媽媽太累了。甚至半夜只要聽到一點聲音就醒來,每次總是會仔細巡守一輪,才能放心去睡覺,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睡超過4個小時。
有時阿蘭的弟弟會在晚上來輪流照顧媽媽,但阿蘭始終不放心,即便弟弟前來幫忙的那天,阿蘭還是會半夜起身查看,親自確認沒問題了才放心入睡,弟弟怎麼勸都沒用。阿蘭讓媽媽的一舉一動牽動著自己的神經,長期下來,緊繃的壓力,讓她現在必須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面對照顧者如此的身心狀況,可以從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足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 來說起。這是由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溫尼克特(D. W. Winnicott,1896~1971)在《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一書中發明的詞,意思是在好媽媽與壞媽媽之間,還有個「足夠好、剛剛好的媽媽」,而這剛剛好的媽媽反而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更好的。照顧也是如此,要追求好的照顧不如放寬心,「剛剛好的照顧」就好。
這個剛剛好不是偷懶,也不是不愛家人,而是因為追求好的照顧容易讓照顧者逐漸遺忘自己、失去自己;要花很大的心力才能夠接近所謂好的照顧,而這不是照顧家人的長久之計。剛剛好的照顧,讓照顧者在好與不好之間還有餘力喘息,在照顧家人與照顧自己之間取得一個平衡的關係,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