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理解醫病關係
善終,相信是許多人在臨終階段,內心最大的追求。安寧療護正是通往善終過程中的一個橋梁。
只是,目前台灣的安寧病房依然相當不足,而且病人、家屬和醫護團隊彼此需要更多理解,
才能走出安寧療護的困境與侷限。
《安寧日常 語愛時光:六全伴行,馬偕安寧病房22堂關鍵照護課題》王美淑、王映之、方俊凱等 著、博思智庫出版
用心照顧,願意為愛拚搏
「我們在幫助病人的歷程中,雖然病人最後還是會離開,但是不希望等到病人離去的時候,家破,人也亡……」這是醫師在安寧緩和醫療當中,應該要特別關注的重點,台灣安寧之父賴允亮醫師曾這麼說。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承擔家破人亡的痛苦,不過,在臨床現場,有時候看到的更多是願意「為了活下去」這件事,再辛苦也要嘗試。
年紀才40多歲的嘉敏,過去從打零工、賣椰子、賣檳榔,和先生一路苦過來,就在累積了一些存款,快要可以享享清福的時候,身體卻垮了,被診斷罹患了乳癌末期。治療到了後期,當所有醫師都覺得她的身體過於虛弱,無法再做任何治療,只能走向安寧一途。
「她這一輩子都那麼辛苦,我希望可以再拚一下!」先生眼眶泛紅地說。
「不過,就你太太的現況來說,做化學治療是非常危險的事。」看著這位大哥帶有不忍又堅毅的神情,這份鐵漢柔情,著實感動了我。
「沒關係,讓我們拚看看!希望彼此還有多一點相處的機會。」他說。
面對醫療決策,我們尊重病人與家屬的決定,既然這是他們夫妻雙方的共同意願,醫療團隊就盡全力給予醫治,所幸最後成功了。經過2次化療,嘉敏的體能慢慢恢復了,靜養幾天之後,她成功拔掉管路,順利出院,選擇安寧居家。
「醫生,謝謝你!」大哥緊握著我的手,傳遞過來的那股熱能,彷彿感受到他們夫妻之間深刻的愛。
「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們回去之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隨時回報。」他們離去之前,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日後,前往居家訪視時,發現他們把貨櫃屋打造得溫馨雅致,夫妻還特地出來迎接,兩人談笑如常,踏實的生活,盡是滿滿的幸福,我也更加明白,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日子,想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