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揮別陰霾迎向明亮  提升生命識能開啟對話

慈悲關懷社區特別關注生命終點的關懷,希望打破死亡禁忌,讓更多人自在討論生死議題。

而其中關鍵是要提高生命識能,並且透過更多的社區工作,讓人人都能參與。

文/王常怡

一位90歲的獨居女士,常常推著充當步行器的四輪菜籃車,以極緩慢的速度在社區裡行走。這位女士沒有明顯病痛,所以居家醫療團隊不會固定訪視,她有自己的房子,因此社福單位也沒有把她列入補助名單。如果哪天她生病或在屋子裡不小心跌倒,很可能沒人發現導致病情加劇,甚至成為另一宗「孤獨死」案件。

還好,這個社區有個人來人往的小雜貨店,店裡常客經常交換各種鄰里情報,包括這位女士的動態。街坊們知道她不喜歡別人問東問西,大家心照不宣地從旁觀察,默默關心。

如果每個社區都有這樣熱心的街坊該有多好!「慈悲關懷社區」就是要把社區裡這樣的人找出來,讓人跟人重新連結,並且以更寬廣的角度,關懷生命,凝視死亡。

社區營造整合資源 慈悲關懷生老病死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李閏華說,台灣在社區營造及社區健康促進有不錯的基礎,但過去只著重在「生」——生活、生存、生計,例如經濟上的自立自足、兒童與青少年的課後輔導等。「慈悲關懷社區」則是要把老、病、死的元素加進來,例如了解當人們失去親人,那種哀傷的狀態會是什麼?也需要社區的人一起關心,互相支持。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