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適合獨居嗎?預做準備快樂獨居不孤老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台灣目前「一個人」住戶已達到32.5%,
此反映社會轉型主流趨勢。值得一提的是獨居並不可怕,怕的是不適合獨居的人選擇獨居,
尚未做好準備的人被迫獨居,關鍵繫於物質與精神的「人生存摺」是否足夠。
且讓專家告訴我們不可或缺的「一個人」樂活必備全攻略。
文/晏子萍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提到:「對人來說,孤獨是不好的。」但是他也明確提出,必須將「獨自生活」與「孤獨生活」區分開來。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與生理學老師魏兆玟亦指出,人是群居的動物,雖然離群索居不被鼓勵,但是擁有獨立的天地,又能與他人保持良性互動,也是不錯的選項。在這個人與人高度緊密連結的社會中,獨自生活讓我們更能夠好好地了解自己,且能進一步學會和自己以及和他人好好相處的能力。
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獨居,因為人的個性、經濟條件、健康狀況,以及許多內在外在因素都影響到可否獨自生活。讓我們隨著楊聰財與魏兆玟的提點,好好檢視自我,來規劃幸福又精采的「一個人」生活方式。
什麼人適合獨自生活?
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曾提出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依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在愈來愈重視自我實現需求的現代,相對的,愈來愈多的人追求獨立的生活,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如願。楊聰財表示:「一般來說,懂得自我照顧,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不喜歡沒意義的聚會,能夠積極掌握時間並主動充實自我,或是具有專業能力的人,就比較具有自主生活的能力與特質。」
那麼,什麼樣的人比較不適合獨居呢?「除了未擁有前述特質的人之外,相較於女性,男性被認為較不適合獨居,因為多數男性自我照顧的能力及社交能力較薄弱。」魏兆玟亦表示,根據醫學研究,在對抗壓力的狀況下,男性的能力較高,但是當壓力慢性化之後,女性的能力反而較強,所以女性的抗壓能力較能持久。有鑑於此,楊聰財建議男性族群,尤其是退休熟齡族,除了要強化自我照顧能力之外,更應該走出來,建立人際網絡,與他人分享經驗,彼此支持,互相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