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失智症月 全民開口談失智
國際失智症協會公布「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報告。此報告由國際失智症協會與全球100多個失智症協會合作,並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執行,收集近7萬份問卷、橫跨155個國家的史上最大規模調查。調查顯示,各國民眾仍不了解失智症:三分之二民眾認為失智症只是正常老化現象,五分之一民眾認為失智來自於厄運、神的旨意或巫術,二分之一民眾認為即使有醫療支持、失智者記憶仍不可能改善,四分之一民眾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但95%民眾卻也認為自己有一天可能罹患失智症。
此外,失智症遭受汙名化,造成失智症家庭更被孤立,難以尋求支持與資源。50%失智者感覺自己被醫生與護理師等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忽視,35%的照顧者會隱藏其所照顧的失智者被診斷的事實,超過60%照顧者的社交生活因為照顧而被影響,超過50%照顧者甚至因此影響到自身健康,而全球不到40%大眾認為目前已有充足的失智症服務。由此可見,當人們對失智症有偏見,就更難增加對失智症的正確認識與友善態度,而醫療照護專業人員識能不足、甚至刻意忽略,結果就是讓失智者與照顧者一同被孤立,身心受到巨大影響。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感謝近5000名台灣民眾熱情響應此次全球失智症調查,為台灣衝出亞洲第一。調查結果指出,台灣不論一般大眾、專業人員或照顧者,都有超過50%認為現行有充足的失智症服務,較國際平均不到40%更高,這肯定了政府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積極布建失智症服務的成效。然而,相較於國際平均,不論一般大眾(61.1% vs. 44.6%)、專業人員(62.0% vs. 53.5%)或照顧者(48.3% vs. 35%),也都有較高比例認為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忽視失智者,建議未來台灣仍需加強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對失智症的認識與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