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被愛是亙古課題
放下,從哪裡放下?祝福,從何祝福?這就是愛情的威力無窮之處,
因為沒有了「人」,反而有更多的省思空間。
失去了所謂的「愛」,反而在成長路上逐步把自己拼湊完整。
《藍天會在牆外等著你:吳娟瑜說 愛與不愛,你最後都是一個人》吳娟瑜 著、天下雜誌
提筆寫作的人,多半有著難以言喻的熱情,那是心底最深層的呼喚,可能透過文字進行自我療癒,可能為挖掘更深層的內在恐懼,也可能自以為可以拯救世間人類的愁苦。
我呢?從小愛閱讀世界名著,小學2年級看完莫泊桑的《脂肪球》,暗自燃起寫作嚮往。當時傻乎乎地,不知道這是一條深不可測的未來,更不明白往往在字裡行間透露了個人的心情祕密。
坊間談情說愛的書何其多,要在這些書中異軍突起,非有一點獨特觀點和貼近讀者心情不可。寫寫改改過程,我一遍又一遍調整內容主軸。夜深人靜時刻,幾度審視文稿不禁捫心自問:「我想告訴讀者什麼呢?」不對,不對,其實是:「我想說服自己什麼呢?」
釐清愛的關係
我想告訴讀者如何走出愛情迷離,其實是想說服自己走向海闊天空的情愛關係。我不放自己自由,又如何和讀者朋友們一起靈魂自由?我不享受關係中的自在,又如何證明愛情迷宮外的世界更加豐盛璀璨?
2017年至2018年寫作的期間,我從一片混沌中,逐漸釐清自己犯了全天下執迷情海者的共同錯誤。
(一)誤以為「愛」是有排他性的。
(二)誤以為「性」證明了「愛」的存在。
(三)誤以為「愛」的情愫永世不變。
(四)誤以為「愛」是沒有過去式的。
(五)誤以為「愛」一定是驚天動地的。
原來世間男女自以為為「情」所苦,其實是撒下天羅地網,讓自己困在這些迷思裡作繭自縛。曾經閱讀一篇文章,讓我大驚失色,學經濟的作者將愛情視為「供給」和「需要」兩方,並表示「只要有一方離去,也就沒有愛情這個物品了,亦即愛情已經消失了。」
這樣理直氣壯的說法讓我沉思許久,可能以理性思維來看待——離去代表關係結束;然而,以感性思維來審視——「人」離去並不代表「感覺」隨之消逝,多少自我療傷或舊情復燃的人都明白「走過愛,留下情」的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