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究竟最需要什麼?
無論是安養機構住民或居家受照顧的長輩,他們因為需要別人協助打理生活,
最常與護理師或居服員高頻率接觸,如果照顧者只是像例行公事般打掃、備餐、洗澡……
從不問被照顧者的選擇,或總擺著一張撲克臉,那對長者的生活肯定是種折磨。
文/周傳久
有位曾得過醫療奉獻獎的國外醫師,當他回到母國時,他仍持續投入老年醫學,並曾參與設計護理之家。如同在台灣40年一樣,到處幫助別人,到處演講分享老年健康幸福之道,例如要重視營養等。
後來,這位醫師因年老體衰,住進自己曾參與規劃的地方公辦護理之家。每天,那些年齡足以當他孫女的護理師們都會照規定來詳細衛教,即使看到年輕護理師的態度不如期待,或相同知識已聽得不耐煩,他也都儘量保持風度,天天行禮如儀點頭。
因為需要帶氧氣,腿力也大不如前,每一次去吃飯、回房間、洗澡,都需要護理師協助在後方彎著腰移動給氧機伴行。遇到護理師要忙別的事,暫時沒空或者忘記,甚至不覺得有立刻插上電源的必要時,他就只能在某處枯坐,然後擔心會愈來愈喘,對他的生理和情緒都是折磨。跟護理師講了1、2次都得不到立刻改善,他就開始想,這個護理師以前在病房服務是否被別的醫師兇過,所以才刻意忽略他的需求?於是,他覺得自己要開始調適生活了。
機構住民最需要的是:友善、自主、安全感
有一次有人來探望時,這位醫師有感而發地說,以前他曾主張長者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營養,如今當自己成了安養機構的住民以後,到底長者最需要什麼,他有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和看法。
他語重心長地說,如今營養問題其實不像外界想像的嚴重,更不像廣告渲染的那樣,得花很多錢才能換得幸福。實際上,現在他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希望來幫助他的護理師能有笑臉,願意聽聽他講話,還有,每天要做什麼工作時,能問一問他、給他一點選擇機會。因為,這是最起碼的自主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