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退位對日本人的衝擊
2016年8月8日下午,日本宮內廳發表了天皇的談話影片,內容表明了天皇生前退位的意願。我想在里約奧運和鈴木一朗的3000支安打等諸多熱門話題裡面,沒有一則報導可以像天皇談話這樣讓日本國民看得目不轉睛吧。在我的印象中,鏡頭前的天皇用如此懇切的語氣發表內心想法,似乎是第一次。
有些人甚至把這次談話稱為「第2次的玉音放送」,可見在日本的天皇制度裡,像這樣子的天皇談話實屬罕見事態。
然而,對於這段談話影片,日本國內和海外的反應似乎有落差。當然海外媒體把天皇的談話解讀為「有意生前退位」並沒有錯,但光是這個標題並無法充分理解這則談話及其影響的全貌。對我們日本人來說,這一次天皇的行為本身具有相當大的衝擊力,因為從二次大戰後到這次發表談話以前,超過半個世紀以上,日本天皇幾乎不曾明確表達己見,基本上都是透過皇室的相關人士思忖天皇的意向後,再間接傳達給政府層級。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民眾不習慣透過這樣子的方式直接聽到天皇的想法。
其實,天皇的這段肺腑之言讓許多日本人產生強烈的內疚感。原因在於本來應該是我們去察覺、體恤的事情,竟然要勞駕天皇親自開口,讓天皇承受巨大壓力,是我們失責。因此,我個人認為這次的天皇談話,可以從天皇談話的特殊性和日本國民的內疚感2大重點來討論比較有意義。
總歸來說,天皇制度也是由活著的人去運作的政治制度,無法脫離人本身,但是所謂的「象徵天皇制」裡的「象徵」一詞,把天皇也是普通人的一面曖昧化,日本國民可以深切感受到天皇一直以來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忍耐,也沒有去思考天皇的公務是否過於繁重。可是,天皇在談話裡如此明確地表達了退位的意願,安倍首相也別無選擇,身為天皇的臣子,他瞭解在以天皇為尊的日本國內充滿了內疚感,因此也希望關於天皇的生前退位能夠在法制上盡快著手修訂。
天皇談話發表的大約1個月前的7月某個夜晚,「天皇有意退位」的消息傳遍了全日本,帶給我強烈的震撼。並不是說天皇退位一事讓人感到意外,而是天皇本人有退位的想法著實令人吃驚。因為,這意味著比誰都還要堅守天皇這個崗位的當事者,已經筋疲力盡了,才萌生不得不退位的念頭。而且,「天皇有意退位」的新聞反而讓我意識到我們日本人一直以來過於依賴天皇、習慣天皇的存在。
天皇的公務包括到世界各地積極開展訪問活動。現在的平成天皇去過中國、韓國,還訪問了菲律賓和帛琉。他在這些國家的土地上,一一回顧歷史,對於日本在第二次大戰的戰爭責任,表達了發自內心的道歉和反省。這不禁讓人覺得,當安倍首相的保守主義言行給亞洲帶來不安的同時,天皇用實際行動努力化解。對日本人來說,這相當珍貴,幾乎沒有日本人否定現任天皇的所作所為吧。他代表所有日本人,做了一些只有天皇才能做的事。
但是天皇80幾歲了,如果他是普通公民,這個年紀早已退休,領著退休金悠然自在的安養天年了。這個歲數已經超過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可是天皇現在每天還要處理繁忙的公務,進行國事活動,有外賓來訪時也得長久在宴席上陪同。到日本各地甚至海外的訪問行程也多到不可勝數,或許可以說他是日本最忙的老人之一。
然而,包括我在內的不少日本人都忘記了他年事已高。天皇經歷過幾次大病折磨,可以說是滿身瘡痍。他看起來臉部經常有些浮腫,聽朋友說這是老年人特有的症狀,或許天皇在體力上已接近極限了。然而,天皇要想實現生前退位卻不是簡單的事。最近一次的生前退位可以追溯到1817年的光格天皇。
在1947年制定的皇室典範,甚至是1898年的明治皇室典範裡,關於天皇的生前退位都沒有任何規定。所以要想實現生前退位的話必須修改皇室典範,如果承認退位的自由,那麼也就認可即位自由。之前,女性天皇的問題也討論了很久但始終沒有結論,一直被束之高閣。即使開始討論,也會是一個相當費事的繁瑣過程。
就我而言,當今的天皇是在我大學時代即位的。我是昭和年代末期長大的一代人,也被稱為泡沫經濟的一代。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當時官房長官、後來成為首相的小淵宣布了新的元號是「平成」,日本正式進入平成時代。現在的日本是同時使用西曆年號和元號,平成是當今天皇的年代。然而,平成的大幕一拉開,泡沫經濟幾乎與此同時崩潰,宣告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期終結,開始步入「失落的20年」。
日語中有各種各樣複雜的敬語,但面對天皇必須使用最高等級的敬語,而我談及天皇的時候總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正確的敬語。我看電視的新聞報導時,可以理解聽到的敬語,但就是不太會講。過去我在公司上班時,連該對上司使用的敬語也是七零八落的,經常被誤以為是不懂禮貌的年輕人,那麼對天皇又怎麼有辦法把敬語說得流暢呢?所以,有的人聽了我談及天皇的講話方式後,還誤以為我有意否認天皇制,但這真是一大誤會。我個人非常喜歡溫文敦厚的平成天皇,甚至在電視上看到他出現時的親和態度就很感動,要問我為何喜歡,我也講不出確切理由,喜歡就是喜歡,很自然而然的。
坦白講,我並不大喜歡昭和天皇。一部分原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戰爭責任。我十幾歲的時候曾經認為天皇制應該廢除,儘管我當時並不理解天皇制是怎麼一回事。雖然說是一種「象徵」,但腦子裡還是沒有具體概念。可是,我對少言寡語、面無表情的昭和天皇,打從心底卻怎麼也無法喜歡。
然而現在的天皇,他的存在確實是日本的象徵,代表了「良心」和「良知」。天皇和皇后兩人的樣子也被認為是日本的理想夫妻的形象。東日本大地震時,政府的對應不力、災區居民的心靈受到重創之際,他們兩人趕赴當地,天皇握住一個個災民的手慰問和鼓勵他們。那時候沒有日本人會因為看見了菅直人首相的身影而感覺受到鼓舞,只有不滿與憤怒,可是鼓勵了1億3千萬日本人的就是天皇。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我,覺得現在的天皇是值得尊敬的對象。正因如此,國民才一直很依賴天皇,不知不覺中他已經80幾歲了,身體也吃不消了吧。但是,包括我在內,很多日本人都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現今的天皇有一天不再是天皇了簡直難以想像,於是聽到「退位」的消息後我惶然失措。
本文摘錄自《原來,這才是日本》,由時報文化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