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脾胃延年益壽
脾胃健康在中醫養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謂「胃病三分治,七分養」,飲食應適度適時,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無度;宜選擇清淡、少刺激性、易消化的新鮮食物,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生冷、烤炸、煙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進食時應心情放鬆,細嚼慢嚥。慢性胃病或胃下垂患者進餐前後不宜大量喝水,進食中不宜喝過多湯。食物應依體質選擇,寒性體質忌冰生冷寒涼性食物,宜平性、溫性、熱性食物;熱性體質忌溫熱性食物,宜平性、涼性、寒性食物。
中醫的臟象理論提到:脾胃的消化過程需要肝膽疏泄功能的參與運作,「疏泄」指疏通、條達人體氣機,促進氣的機升降出入運動作用,主要表現在疏通氣機、促進運化、及調暢情志等。其中經過肝的疏泄、調暢氣機,則情志開朗、消化功能正常;若肝氣鬱結、情志不遂,則消化功能亦受影響,故保持心情愉快、適當紓解壓力與負面情緒,為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的重要關鍵。
除上述應注意飲食合宜及情緒紓解外,起居攝養亦十分重要。生活有規律,起居有常,勞逸適度,充足休息與睡眠,適當的運動鍛練,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能使氣血流通,脾胃健運,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平時可以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保養脾胃,位置在外膝眼下四指與脛骨旁開一指交接處;此穴有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的功效。
針對脾虛有濕的人,容易腹脹食少、大便偏軟,身體沉重,甚至有四肢浮腫,婦女白帶較多等症狀,平日可以四神粥保養,材料如下:
- 山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
- 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
- 芡實:益腎固精,健脾止瀉。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 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
依體質酌量,洗淨與白米熬成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