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濃情美景客家庄 倘佯美濃老街歷史塵煙

美濃在日治時期曾囊括高雄3分之2稻米產量,並從事高經濟作物菸草種植,

豐厚的收入使小鎮一度成為全台灣孕育最多碩博士的地區。

除了濃烈的歷史人文風采之外,美濃老街中山路、永安路周邊古宅民房錯落,

藍衫、油紙傘和粄條香……帶您領略穿越今昔的深刻體驗。

文字整理/謝郁琪 資料提供/《老街誌》(晨星出版)

美濃古名「瀰濃」,據說取自早先居住此地的平埔族「瀰」力社與鄰近的荖「濃」溪,或許,還隱含漢人移民對於這塊山間荒原能水力充沛的殷盼;迨至日治時期易稱「美濃」,寄託日人懷念故鄉風土的情思。

文學家筆下山水濃情 粄條街、永安路嗅古味

今日的美濃有9成以上為客家居民,源自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協助清廷平定朱一貴之亂的將領廣東嘉慶州人林桂山、林豐山兄弟,呈請開發獲准,於是統領16姓族人來墾,胼手胝足、世代蔓衍,建立起團結而自足的客家聚落。

日治時期,日人積極設電廠、鑿隧道引入荖濃溪水灌溉,美濃至此果真成了一方豐美潤澤之地,不但囊括高雄3分之2稻米產量,並能從事高經濟效益的菸葉種植,收入好轉使客家族群崇尚文教的傳統得以完全發揚,美濃小鎮一度成為全台灣孕育出最多碩博士的地區。

遊賞美濃,不妨與在地文學家鍾理和的足跡同行,其代表作品《笠山農場》描述:「在山崗之傍,在曲水之濱,在樹蔭深處,就有這種田家,有的竹籬茅舍,有的白牆紅瓦,由山巔高處看下來,這些田家在田壟中錯落掩映,儼然一幅圖畫。」透過鍾理和蘊含濃情的雙眼,美濃的山水、田園、人情,恆常悠遠地美好而親切……

早期客家族群敬字惜紙,常在村莊設有焚燒字紙的爐亭。美濃4座敬字亭中,保存最古老且完好的是位於中山路與永安路交叉口的瀰濃庄敬字亭,紅磚造六角形三層塔,設有石碑供俸倉頡、孔子、文昌帝君等。

美濃粄條與北方口味略有差異,以在來米摻番薯粉製作,顏色偏黃、口感較香甜且Q,知名的粄條街在中山路、美興街口一帶,在地人的口袋名單「阿城粄條」則偏西側較遠處。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