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世代的人文觀察 共筆臺南風土
臺南是臺灣最早發展的都市,也因極早與外界接觸而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與文物資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臺南市文史協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推出「南方共筆:輩出承啟的臺南風土描繪」特展,即日起至108年4月14日於臺史博4樓第2特展室展出。特展匯集臺史博近年臺南研究成果,日本民博館藏、曾任職於臺南的地理教師內田勣1930年代照片與檔案,及大批首度亮相的戰後臺南市文史協會會員手稿、筆記、照片、作品,希望透過不同世代記錄者之眼,帶觀眾看見空間、時間及人群不斷轉變的「臺南風土」、臺南故事,進而呈現臺南研究從他者到在地視角轉換的軌跡。
展覽故事線循歷史時間軸以「流動的臺南」、「初見臺南第一眼」、「在臺日人的臺南研究」、「臺南人的臺南研究」、「百花齊放的臺南達人們」5大主題串連,從荷西時期殖民者、傳教士到漢人對臺南的風土描繪談起,到清末開港通商後,來自世界各地外國人記錄的臺南印象。日本時代初期,官方先因統治目的觀察臺南,後來更為促進觀光塑造臺南古都形象,1930年代起,不僅有像內田勣這樣因公(時任職臺南第一中學校,今臺南第二高級中學)定居臺南的日人,開始記錄、觀察鄉土臺南,同時也出現許多本地研究者從鄉土、民俗等視角開啟臺南研究。
戰後,隨著修史目的,成立了臺南市、縣文獻委員會,到了1958年,戰後首個登記立案的文史社團「臺南市文史協會」成立,不僅標誌著文史研究從單打獨鬥走向團體協作社群的新時代意義,更呈顯出臺南人對於在地的鄉土想像。1990年代後,隨著政治解嚴、社區總體營造盛行,更多臺南達人們開始從不同層面訴說他們心目中的臺南故事。而今,臺南的獨特魅力,仍持續吸引著島內外人的走入、觀察,甚至懷抱「臺南夢」定居臺南,繼續共同書寫心目中的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