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醫療照護客製化
可能很多人尚未聽過居家醫療,也可能有耳聞卻不甚明瞭,
簡單來說,居家醫療是以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以病人的家為中心,提供全人的醫療服務。
在高齡人口愈來愈多的社會,這種價值醫療的重要性將愈發顯現。
想要實現在地終老,就要將病房場地從醫院回到「家」,提供給病人最適切的醫療與照護。
文/賴麗秋
台灣全民健保提供給民眾的醫療服務與品質,可說是舉世聞名;但偏鄉醫療資源不足,醫療人員人力短缺,也是不爭的事實。
人口老化 衍生醫療照護新需求
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台灣高齡人口主要集中在鄉村,且鄉村失能比例也比都會區嚴峻,例如雲林縣、南投縣、屏東縣、花蓮縣,及台東縣等失能率達4%以上的縣市都是非都會區。但是這種就醫不便的情況,可能隨著台灣邁入高齡、超高齡社會,更加擴散。
面對社會高齡化,醫療照護需求增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憂心地指出:「2樓以上就是醫療偏遠地區了。」的確,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超過300萬棟,主要集中在六都,其中又以雙北市占多數;而雙北老屋中又以4、5樓無電梯公寓居多。隨著住民年紀增長,可能獨居、行動不便,甚至失能的情況下,別說就醫了,平日光是想要出門下個樓,就是個難題;也因為下樓不便致使許多長輩,雖居鬧市卻是多年不曾出門,長久下來對長輩的身心也有不利的影響。
隨著人口高齡化、社區失能病患增加,這正是目前許多已積極投入居家醫療服務的醫師、護理師等照護團隊憂心的地方;偏鄉長期以來醫療資源不足、就醫不便的難題未解,都會區則將因為人口高齡化,出現就醫不便的新問題。可以預想到,醫療與長照體系面臨的問題,將隨高齡化而加劇;而在宅醫療,也許是一個解決就醫不便與醫療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好方法。
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
當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時,除了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推估屆時失能人口數也將增加至100萬,其中65歲以上人口約有74萬人。「蘭陽家聯居家醫療照護團隊」推手,同時也是宜蘭醫師公會理事長的王維昌表示,許多基層醫療院所聯順居家護理所 提供發現病人出院後如果沒有獲得持續妥善的照護,從醫院出院後就失能了,高齡病人更是如此。而居家醫療想要體現的,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凡是屬於醫療、可治療、可逆的服務由健保給付,屬於日常且長期需要照顧者則由長照給付,藉由居家醫療平台可以將長照、健保甚至社會服務資源無縫接軌,提供病人最適切的服務,而「家」就是最好的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