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透過博物插畫認識臺灣之美

長裙竹蓀

博物學插畫在17世紀末於歐洲開始大量出現,這些圖像在相機尚未發明的年代更承載了傳達科學知識的功能。即使在攝影設備普及的今天,手繪圖仍有與攝影截然不同的質感,是認識自然生態物種的重要媒介。

臺灣自1990年代起開始發展自製的工具圖鑑書籍,培養了一批相當於西方博物繪師的精密繪圖人才,其中黃崑謀透過日夜觀察,為臺灣留下最豐沛動人的視覺文化資產。

1963年出生的黃崑謀,從復興美工畢業後即在動畫公司工作,培養出紮實的基本功。1998年他進入遠流臺灣館團隊擔任繪圖編輯,直到2008年突因心肌梗塞逝世。在這10年間,他累積超過500幅精彩作品,主題涵蓋臺灣的昆蟲、魚類、蕨類、菇類和古建築等。曾與黃崑謀合作的學者對他的努力皆相當肯定,黃崑謀的妻子陳寶貴也表示先生常帶家人到山林海港觀察蟲魚植物,而且還會親自飼養昆蟲觀察其生態,連冰箱裡都放滿昆蟲標本。黃崑謀的每一幅作品,對陳寶貴與2個孩子來說,都象徵著獨特的家庭回憶。

即日起至6月9日,在中山堂舉辦的「盛放華麗島——博物繪師黃崑謀原作特展」將展出黃崑謀的手繪原作,並精心設計數個互動遊戲。透過展覽的精心安排,不僅呈現黃崑謀細膩精準的繪畫視野,也希望能讓大朋友小朋友認識臺灣自然生態與人文建築。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