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如何學會說再見?

活在當下,珍惜每一段人際關係與家人至親的緣分,固然重要;

但有時天命難違,曲罷終須散,無論離開的主角是誰,總教人離情依依,難以割捨,甚或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何妨把每一次的離別當作學習,或試著開始摘錄過往人生紀事,

您或許能體驗、感受整理悲傷情緒後的正能量,活出不一樣的下半場,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圓滿。

文/謝佩珊、晏子萍 文字整理/謝郁琪 資料提供/《告別練習》(三應出版)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無論是多麼深刻的緣分,終有曲終人散的一天。既然人生中無法避免離別,那麼該如何道別,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次我們訪問到心理學教授陳永儀,請她分享在醫院擔任關懷師,以及緊急救護技術員的經歷。她提醒讀者,許多長者因為親友大多已離開人世,加上兒孫工作、課業繁忙,長者平日可能容易感到寂寞。如果家中有長者要多多注意,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

當他人遇到分離帶來的孤寂,我們可以給予安慰與陪伴,但是當我們失去摯愛時,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很多人會認為失去帶來的只有痛楚,但作家朱全斌認為有失必有得,悲傷的情緒事實上會帶來正向的能量。當妻子韓良露逝世後,他也曾面臨低潮,但是他慢慢處理自己的情緒,最後終於從失落的傷痛中重生,活出新的自我。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離開至親的身邊。當那一刻來臨時,您希望留下什麼?我們都知道在生前留下遺囑很重要。但您知道嗎?遺囑並不是只能用來處理財產,您也可以在遺囑裡寫下想對親朋好友說的話,這就是「倫理遺囑」。倫理遺囑可以給予親友心靈的支持,讓他們在您離開之後,有些可供緬懷的事物,幫助他們度過您離開後留下的空洞與失落。

若您對分離感到挫折與恐懼,不妨試著將每次的離別當成一次練習,最終您將會從中學習到如何面對自己離開的那一天。當那一天到來時,希望我們都能優雅地從人生的舞台退場,為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喝采。


人生沒有劇本 從生命歷程學會傾聽陪伴

來到採訪的現場,陳永儀如同在Ted Talks演講給人的印象,神采奕奕、親切爽朗、知無不言。

從擔任紐約市緊急救護技術員、一級創傷醫院關懷師,到持有開鎖、調酒和進階潛水的證照,曾任教西點軍校,現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心理學教授,陳永儀跨領域的豐富歷練造就她對周邊的人、事、物,充分展現出細緻入微的觀察與包容關懷。而她對世界的熱情與好奇,來自於她視每一個與她巧遇相逢的人、事、物,都是無限又珍貴的組合。

上一篇:【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