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大腦衰老的交響素描〈海〉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為印象樂派創始者,首創以音符來繪畫,風格深受印象派畫家影響,將聲音當作色彩加以使用。管弦樂曲到了德布西手上,就好像化作一只色彩多樣的調色盤,能夠調和、揮灑出獨特想像風格。
文/李明蒨;照片提供/MUZIK古典樂刊
現代人在生理保健和外貌保養上都擁有豐富的常識,因而出現一種常態,那就是愈來愈難「以貌取人」,看不出實際年齡的人愈來愈多。當勇健體魄與青春外貌達成標準後,接下來令保養有道的人在意的就是大腦不靈光的問題!
大腦一旦出現老態,實在難以遮掩實際年紀,例如對新鮮事物興趣缺缺,新的刺激進不了腦袋,儲存的多半是久遠以前的記憶,逢人口沫橫飛論「當年勇」。新鮮的大腦須保持一定的想像力,同時想像力也是生活的保鮮劑。因為擁有熾熱的想像力,年輕的腦袋容易為小事著迷,看山似仙,看海如謎;但上了年紀卻愈趨「務實」,看山談的是海拔高度,看海則單調無趣,難以創造生活樂趣。
過於「務實」,使用大腦時容易僵化,適度激發想像有助活化大腦,簡單途徑就是進入綺想的音樂世界。
古典音樂繼講求均衡、對稱、和諧為基本標準的古典樂派,緊接而至的浪漫樂派在概念上強調想像力的重要性。因此文學成了許多浪漫作曲家創作靈感來源,例如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從務實面來看,這是再熟悉也不過的愛情悲劇;然而對於有想像力的人來說,卻是可貴的創作靈感。諸如白遼士、古諾、柴可夫斯基、普羅柯菲夫以及伯恩斯坦皆以此題材發揮想像,分別完成以交響曲、歌劇、管弦樂序曲、芭蕾舞劇甚至音樂劇等偉大創作。想像力為浪漫時期的創作動能,欣賞者很容易從中獲得想像力開啟,尤其在情感層面上。到了印象樂派,音樂轉為把握瞬間氣氛,充滿不明確線條、輪廓和淡淡的色彩,以及多層次光影變化,想像力更加能夠打破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