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享樂精采澳門 萬種風情盡其在我
有人把澳門與摩納哥的蒙地卡羅相提並論,但我不這麼以為,這樣比擬有失澳門歷史文化的風采。同樣以叢薾之地經營賭埠,但澳門卻多了一份時代的悠遠。
文.攝影/ Kenny Chen
澳門舊稱為「濠」,是因為沿岸海產豐富,特別以「蠔」為最主要的漁獲,因此後人就把澳門稱作「濠江」。澳門包含澳門半島、氹(音:乾)仔、路環三個區域,但是在一八四○年它的面積不過近三平方公里,至一八六○年代末不斷填海造地,使得它的腹地原本比永和還小,拓展到比板橋還大。一百年後,葡國政府以旅遊區之名設置賭場,令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日後超越拉斯維加斯的國際賭埠;時至今日,澳門氹仔島仍不斷大興土木,以準備迎接如潮而來的觀光客。
紙醉金迷新濠地
要說起澳門比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或是摩納哥蒙地卡羅令人玩味的地方,在於它把城市發展快速在半世紀裡演練一遍;在豪廈與平房錯落間,隨處可見新舊衝突的美感與衰敗。初到澳門的人,由於同為粵語區的臨海商城,會有置身香港的錯覺,但是與香港不同的地方在於:殖民者葡萄牙人早在十六世紀就向明朝政府取得居留權,在十九世紀正式殖民前,葡萄牙文化已落地生根。相較起來,香港晚近才被英國殖民,草根性較強,常把「搵食、掙錢」掛在嘴邊,生猛潑辣,動不動「爆漿」、「激爆」,反觀澳門則有種「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淡然。
走訪人口密度極高的城鎮,往往可在路邊或是建物間的縫隙,看到極致風景。在亞婆井前地附近的巷弄,則見商家把土地公設在騎樓下的人行道旁;一人行走已顯困難,還得閃避停車計費器以及土地公小神龕,有種窘迫的趣味。觀看商家鐵門上的便門僅有一公尺高,往裡一看竟是修車廠,令人有窺看之想,忍不住往裡頭多看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