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在舊城,溯溪之旅於歷史河道

文/王浩一‧攝影/ Morgan

初冬的星期六下午,這是一趟有趣的小旅行,我帶領著四十人進行「溯溪之旅」,在臺南舊城裡的老街道底下仍隱藏著一條歷史名溪,蜿蜒曲折,它稱作「德慶溪」。

三百五十年前,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大軍進攻臺灣,大軍飛渡鹿耳門海峽後,其中一部分水師船艦,沿著臺江內海的東岸一路南下,避開了熱蘭遮城的砲火,到了德慶溪出海口,左轉逆流溯溪而上,當晚鄭成功在鴨母寮處――德慶溪北岸,登陸紮營。這一趟小旅行,我們就是要以溯溪的意象,重返鄭成功的歷史現場和清代時期的臺南人文。

先在西門路三段的立人國小前集合,這是一座百年小學,臺灣文學先驅葉石濤就在此就讀、任教,校園二樓建築仍維持百年前模樣。然而選擇此處集合,卻是因為早年,這裡是海洋與陸地的交接處,雖然滄海桑田,但校園仍保留了原始的地理風貌,站在校門即可明顯感受校園是向西傾斜下降。想像,三百五十年前,這裡就是海濱灘地,海風與濤聲就在身旁,往西眺望是浩瀚的臺江內海,如果天氣晴朗可以看見八公里外的荷蘭人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而鄭成功當天率領龐大艦隊就在眼前航過,他在排列第八的船隻上,坐在大大的白色絲傘下,艦隊就要左轉,準備溯溪而上。

立人國小旁的巷弄,穿過西門路,街道不寬,這裡就是德慶溪的入海處。我們開始走在昔日河道上,這一處稱為「水仔尾」,由此可以理解這是低窪容易積水之處。在河道前進了兩百公尺,橫亙在前有一條街道,左邊的稱之「大銃街」,臺南城北在清領時期常有海賊入侵,所以特別在附近設有大砲禦敵,因此得名。大銃街今已改名自強街,街道狹窄,保有昔日的道路尺寸,家家門戶相對,鄰里互動緊密,街上一些百年老厝仍然可以看見大門有閘板設置,這是先民預防大雨時,溪水入侵的老智慧。右邊的街道是「米街」,現在稱之新美街。兩邊的街道就在德慶溪上銜接,昔日溪上有一座橋,稱之「德安橋」,不過這是清領時期的事,當年鄭成功溯溪時,河道寬敞,但沒有跨溪的橋梁。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