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重擔─家庭照顧分工一起承擔
文/張筱嬋(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社工兼公關專員、新頭殼節目主持人)
俗話說:「分工合作,分工也要合作。」但對許多家中需要照顧重病家人的人而言,照顧者要怎麼分工,又要如何合作?家人間要怎麼一起分擔,讓照顧的路走得更順暢是很重要的。
阿忠(化名)的奶奶中風了,雖然救活了,但卻也重癱臥床,成天需要他人協助,阿忠的父親是長子,姑姑們早已出嫁,各自都有家庭,而阿忠是家中的獨子,在傳統文化觀念下,似乎自然得扛起照顧的責任。
公公失智多年了,這一路都是林媽媽一個人扛起,先生有五個兄弟姊妹,但大家都以工作繁忙,或是林媽媽是長媳為由,沒有人願意分擔照顧工作,偶爾想休息也沒有替手。
因為工作關係,我常常會接觸到許多如阿忠和林媽媽這樣的「家庭照顧者」,不論年齡和性別,凡照顧因為先天或後天意外而導致失能或是失智家人的人,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家庭照顧者」。
受到環境與社會變遷,老年化社會快速來臨,需要照顧的人愈來愈多了。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最新數據顯示,臺灣已有九十萬的「家庭照顧者」,與去年估算之七十萬,比例大幅提升,面對長期照顧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而說到「照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不論是照顧新生幼兒或是照顧生病、年邁家人,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會面臨到家人因為各種情況而導致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他人協助照顧的時候。此時,若家人間能夠彼此協助和分擔,那麼,壓力和責任也不會都由一個人承擔過多,同時也有機會增加家人間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