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陀生命劇場歡喜來扮戲
有人說,老人與小孩是最難溝通的兩個族群,因為老人固執、小孩彆扭,
但是如果要讓這兩種南轅北轍的人聚在一起,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課題,但也提供了我們許多逆向的思考,
或許在世代交融之間,小朋友與老大人會產生許多比台上更溫馨的戲碼!
文/晏子萍 攝影/賴麗秋
雖然時序已入秋,但是秋老虎發威,熱力不減。果陀活化歷史「生命劇場」的成員們正如火如荼地加緊排練,因為11月初就要登台演出。戶外陽光豔豔,室內也熱情洋溢,小朋友與老大人在排練的過程中,偶爾的脫稿演出,讓演戲的、看戲的,全都樂不可支、笑聲連連。
活化歷史 傳承生命智慧
「活化歷史是由專業帶領人透過戲劇元素,引導長者和小朋友分享各自不同的生命故事。藉由老少的互動,讓年輕世代可以重新認識老的價值,而長者則能夠找回自己的社會定位,活出自信與風采。」活化歷史專案總監蔡櫻茹,為我們說明了活化歷史的定義。
除了以「說故事」與「聽故事」的方式,來傳承上一代的歷史,更進一步讓分享故事的長者與小朋友們,一起將這些動人的故事以「演」的方式,在「生命劇場」中呈現,讓更多人看見經驗與智慧的傳承,更可以促進世代間的情感交流。
老少同台 好戲掌聲不斷
自2009年首齣祖孫舞台劇《非常爺奶》於明德國小校內演出後,每年一齣比一齣精采的戲碼呈現在觀眾眼前,不論是《百老匯燴慧》、《大河洗衣店》、或是《給親愛的外星人》,直至今年要演出的《媽媽不見了》,除了內容多元,更將長輩的過往故事與現代社會現象相連結,讓老中青不同世代的觀眾看得如癡如醉、淚水與笑聲同時噴發!
「在《媽媽不見了》這齣戲中,雖然是以一個社區中小女孩的母親不見了為故事的開端,但是在劇中又融入了橫跨4代的故事、在宅老化的議題,以及遠親不如近鄰的人際關係。」蔡櫻茹表示,故事本身就是我們現在社會不同世代的縮影,老少同台可以讓大家共同學習,激起不同的火花,而彼此互相扶持,也間接促進了長輩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