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爸爸教我的生活哲學 助人為樂、知足常樂

文/游乾桂

前陣子出版了《天倫:教出有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與《天倫: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時報出版),這兩本書是我跨越教育的思考,開始觸及親情,回憶起我與父親的關係,善念是他對我的影響,但烙印最深的卻是他太像父親,我們之間很少靜下來促膝長談,少有眼神的交會。

父親是天,我是地,天地之間有十萬八千里之遙,難以計算的。有一次,他夜裡進到我的房間來,有點生疏,雙手焦慮的搓揉,嘴角囁嚅,動了一下,又吞嚥了幾口水,前後半刻,才吐出半句話,那樣子很滑稽,我怎麼也忘不了。

那一年我大四,大學快畢業,他說以前這樣的年紀都要娶妻生子了,隔壁村的陳大娘來作媒,說湖東村的李小姐待嫁,家教不錯,請我回學校前,順便去看看,講那麼多,分明是相親嘛!

我不知為何噗嗤一聲笑了出來,父親也跟著笑出聲,兩人相視笑了,後來好像就不了了之,他未再問,我也什麼都沒做,相敬如賓的情況稍有改變,但他還是父親,我仍是兒子。

即使父親與當時所有的父親一樣,非常像父親,但有一點與眾不同,他喜歡我陪他工作,春的竹筍、夏的蔬果、秋的金棗與冬的橘子,我都有參與,金棗、橘子園離家五公里,必須騎著單車,我們靜默的一起越過乾涸的溪床,踩踏數千下抵達果園,一起分頭工作,中午我們自己搭窯升火煮飯是他最開心的時候,嘴角泛著笑意。

事實上,父親給我的不止這些,還有夏日摸蜆煮薑絲湯,他在竹筍園中翻土,我在溪邊垂釣,颱風來襲一起找出鍋盆桶接雨,風雨過後在水坑中混水摸魚,宜蘭多雨,他常細心的砍下一截菇婆芋替我遮頭,這些全是我潛意識裡最美的記憶,這些影像故事爾後成了我的心理治療。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