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生命書寫課 重新學習人生課題
文/禹鐘月‧攝影/余能炘
有著滿腹的家族史想寫、打算回顧生命故事的朋友有福了!親自走一趟臺北市大安、崇光社區大學聯合舉辦的「生命書寫成果展」,瞧瞧班上同學筆下的生命故事,篇篇文章精采動人。「生命書寫班」的成員背景,來自一群三十至七十歲的社會人士、退休熟年朋友們,更有高齡八十歲以上的長者不辭千里來到這裡上課,在鄭美里老師的帶領下,他們放下往日專業拚搏的身分,一同參與抽抽樂、擺杯墊、做海報等活動,也引導他們寫出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故事。
搭乘文字時光機,一字一句勾勒歷史
《誠品閱讀》、《中國時報》編輯、記者工作出身的鄭美里,先後服務過婦女新知協會「婦女寫作班」、外省台灣人協會「蒲公英寫作班」,除此之外,她積極投入婦運活動、庶民團體,後來逐步把授課重心放在社區大學,開設讀書會、老人健康、電影賞析課程等等;近年來則致力於推動生命書寫,因而造就吹起一股「生命書寫課程」參與風潮。
社大授課一年兩期、為期十二週的課程,小而美,學費低,讓向來不習慣講出家族輩故事、寫下自身經驗的熟年朋友,有了比家人更親、談心交流的機會。
鄭美里領軍的生命書寫班,主題多半聚焦在個人家族歷史,以及口耳相傳聽到他人的生命故事,秉持「個人年表與生命書寫」的原則,漸次引導學員標上出生的年份,嘗試寫下出生背景的相關故事;或是從自身經驗出發,逐漸觸及到親身體驗的真實事件。身為生命書寫班最大關鍵推手的鄭美里表示,「生命書寫不是口述,是用紙筆好好記錄下來,更是一種尋找、解構的過程。」她認為,生命書寫與一般作文、文學寫作不同,其本質近似於論文寫作的田野調查、深度訪談方法,於是在每週課堂上給予主題,例如:物與情,則可延伸到傷口與印記的故事等,透過限制提示範圍,一步步引領學員分享故事、參與討論。學員們不但勇於回顧生命足跡,並因應課堂習作而開始探問親朋好友,查找宗祠、族譜,慢慢抽絲剝繭寫下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