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造紙的人情溫度 恆吉宣紙村紙匠工房
文/廖偲妤‧攝影/陳美智;照片提供/林政立
陽光和煦的午後,沿著埔里恆吉巷尋去,少數的造紙廠房持續運作著,其中一家以自家工廠改建的「紙匠工房」,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觀,但內部保留了紅磚瓦的古厝特色,還擺設專業的造紙工具、紙藝創作品等等,散發出悠遠且深厚的紙藝文化,讓來到這裡的旅人,在原始造紙氛圍下,創造屬於自己的手工紙。
「紙匠工房」創辦人林政立,是傳承第三代的紙匠,他戴著紙帽、身穿紙編圍裙的工作服微笑地迎接我們。林政立家裡早期也是村內的造紙工房之一,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以及年輕時前往日本學習老師傅的紙藝,練就一身純熟的製紙技法和豐富的知識,也走過埔里紙業的盛衰期。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開啟造紙之路
恆吉城曾享有「宣紙村」的美名。由於日本在戰爭初期,耗用大量紙材做為火藥紙,造成當地紙張缺乏,日本人不得不向外尋求造紙新場域,正好臺灣與日本是殖民關係,進而轉向臺灣各地勘察造紙資源,「造紙對於日本人而言,是代代相傳的家族事業,就算要外傳,又希望承接者儘量不要把技藝傳授出去。而埔里擁有四面環山、地形封閉、人口集中和水源不絕的先天條件,讓日本人一眼相中這塊祕土,一方面確保紙匠只在這裡工作,另一方面自己的技術可獨留埔里。」林政立述說日本人引進中國手工紙技術到恆吉城的源由,讓村內有了第一批向日本老師傅學習紙藝的年輕紙匠,開啟了村落造紙的手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