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好眠不是夢,告別失眠7大招!
文/諶淑婷;照片‧插圖/心靈工坊
電影《亂世佳人》中,女主角郝思嘉歷經了戰亂、家園摧毀及生離死別,孑然一身的她在片尾說出一句至今膾炙人口的名言:「無論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從睡眠醫學的角度來看,郝思嘉的判斷正確,只要能好好睡上一覺,身心獲得足夠休息,隔天就能精神飽滿面對生活挑戰。問題是許多失眠患者想睡覺卻睡不著,或是半夜突然驚醒後卻再也無法進入夢鄉,只能睜著雙眼等天亮,導致白天無精打采、疲倦頭昏,無法集中注意力。
為什麼會失眠?
失眠是現代流行病,高齡者失眠比例又比年輕族群高。出版《夜夜好眠》、台大精神醫學部暨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陳錫中從臨床經驗中發現,失眠有所謂的好發年齡,平均來說,步入失眠的年紀約是四十歲,年紀愈大愈常見。而失眠原因也隨著年齡層增加而出現變化,「失眠原因不外乎生理、心理因素,四十歲前大多是失戀、工作壓力大等心理因素,四十歲後則多了生理因素的影響,失眠往往只是諸多疾病的冰山一角。」
不同年齡的人,需要的睡眠量不同。新生兒一天可以睡十六小時,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時間遞減,到了二十五歲左右,總睡眠需求時數慢慢固定。而睡眠又分熟睡和淺睡,年歲愈高,淺眠期會增加,熟睡期會減少,因此容易因為膀胱脹、身體痠痛、吵鬧聲等內外刺激而睡不好、睡不深,或是難以再度入睡,不得不中斷睡眠,陳錫中解釋:「就像骨質疏鬆,骨頭外貌沒有問題,但其實內部早已變得稀疏脆弱,長者的睡眠也是如此,他們不是不需要睡覺,而是無法好好睡覺。」除了睡眠能力變差,「早睡早起」的作息與家人起衝突,甚至調適睡眠的彈性變差,一遇到環境、氣溫改變就會受影響,這些都是長者常見的睡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