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拿回醫療自主權 臨別可以有尊嚴

文/李奕昀‧攝影/陳美智‧李奕昀

現在健康的你,忙著安排子女或孫子女的起居作息、規劃旅行、擘劃事業,你能夠想像,有一天自己在毫無預警的狀態下,罹患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嗎?

在成大醫院緣恩病房,有位九十二歲因為跌倒入院的程老先生,狀況一度危急,後來在醫療團隊的評估下,認為他需要洗腎,但親屬之間意見不同,又考量經濟和照顧人力等因素,猶豫要不要洗腎。像程老先生這樣急性症狀入院的高齡患者,意識清楚時,並未明確表達個人的醫療意願,以至於家屬與醫療團隊對於治療方向意見分歧的所在多有,但急症又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期,如何為病人做出最適當的醫療抉擇,往往是家屬最艱難的決定。

生死有命,醫療自主

「真正的愛心和仁慈,應該是要以病人的福祉為考量。」這句話不但是對醫師說,也對家屬說,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趙可式會這麼提醒大家,實在因為她接觸過太多臨床案例;很多人對於「瀕死症狀」沒有概念,因而會在病人身上加諸過多侵入性治療,使得病人臨終前痛苦難耐,特別因為「吃」是華人的文化,家屬看到末期病人有脫水或未進食,仍不放棄胃管灌食或是靜脈輸液,殊不知瀕死前有輕微脫水對病人比較輕鬆,否則持續施打點滴補充水分,會讓部分病患肺積水因而呼吸更困難。

又好比人工呼吸器最多只能插兩個禮拜,醫療團隊後續就需要家屬決定要不要為病人「切開氣管」,趙可式坦言自己每月平均要接到十通「該不該讓病人氣切」的詢問電話,顯見許多家庭對緊急醫療處置仍有諸多掙扎與困惑。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