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打造熟齡第三人生,生活再加分!

安寧療護在臺灣1》讓善終變成臺灣人的福氣

文/李奕昀‧攝影/張裕民‧陳美智‧李奕昀

隨著戰後嬰兒潮人口老化,罹癌人口也提高,中年世代正面臨父母老後乃至臨終的安排,如何「善終」變成一項新課題。在統計資料上可以發現:臺灣每年十五萬多的死亡人口中,癌症死亡人數約四萬餘人,若估計每位病患有三至五位家人、二十位親友,將約有八十萬人每年都要承受癌症末期的巨大壓力和痛苦,當然,這還不包括非癌症死亡的統計數字。

「如果死亡真的代表一種失敗,那麼醫療的成功率永遠都是零。」《善終,最美的祝福》作者長尾和宏點破人們對醫學的過分期待;相反的,現代醫學可以為我們做些什麼呢?「平穩地走到最後一刻」便是安寧緩和醫療的使命。

一九六七年英國護士西西理‧桑德絲(Dame Cicely Saunders)創辦第一家專門以安寧療護為主的醫院,從創立至今吸引了來自全球意欲推動安寧緩和醫療(Hospice Palliative Medicine)的有志之士前往取經,其中包含了現在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被譽為臺灣安寧療護推手的趙可式。

後來經過康泰基金會安寧照顧基金會、相關醫療、護理人員戮力推動之下,終於在一九九○年,臺灣第一家安寧病房誕生於淡水馬偕醫院。二○○○年立法院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去年修法後,在病人經由兩位相關專科的醫師認定為末期的狀態之下,病人本身、家屬或安寧療護的醫師就可以「撤除」維生治療。

安寧療護在臺的三種模式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