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下美麗倩影 一機在手,熟年生活皆趣味
文/黃重豪‧攝影/陳美智‧李奕昀
清晨的臺北植物園,聚集了六十幾位熟齡朋友,不是壓低姿態拍攝荷花的身影,就是架起腳架捕捉野鳥的英姿。每當雲影遮蔽,他們便等待下一個鏡頭;每當天光大開,或有鳥兒飛上枝頭,大夥兒便目不轉睛、連按快門。
這群攝影同好年齡都在五十八歲以上,當中有家庭主婦、已退休的大學教授、企業鉅子等,他們在新北市松年大學新店聖言會分校的數位攝影班,開啟了人生另一場耳目新體驗!
攝影有助記憶及認知
「有時候要等待,有時候要趕快。」已故山岳攝影家阮榮助,以深刻的經驗道出攝影的萬般滋味。長時間的屏氣凝神,轉瞬的眼明手快,全為了心中最美的那一刻,它的魔力讓任何人都難以抵擋。
除了無盡的興味外,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心理學教授丹妮絲派克(Denise Park)還在《心理科學》期刊上指出攝影對身心的益處。她做了一項實驗,將兩百二十一位六十到九十歲的健康長者分為三組,要求他們每週抽出十五小時從事指定的活動。其中一組學習攝影及拼布,一組聆聽古典樂、參觀博物館、觀看電影等,一組則未分派任何任務。
三個月後,帕克發現從事攝影、拼布的長者,記憶力及認知能力明顯進步,而欣賞藝術及未交付工作的組別則沒有太多變化,因此她指出:「攝影需要主動花費心思,包括操作器材、創作構圖等,具有相當高的心智挑戰性,其他則屬於被動接受刺激,無助活化大腦。想要預防失智症,除了參與社交活動或維持既有興趣外,最好還能學習全新且具挑戰性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