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姨的客家菜 簡樸中的真滋味
文‧攝影/袁皖君
當相機快門按下時,我曾猶豫了一下,因為七十五歲的林阿姨看起來實在太年輕了,保養得宜,身型苗條,有些擔憂相片不具有說服力。
林阿姨生於民國二十八年,新竹新埔鎮,日據時代的客家人。這個時代背景對臺灣人而言相當熟稔,但細想起來,卻又有幾分陌生。因為那個年代由於地區的不同而長者們口述歷史的內容便有出入,或許也因為我們多半是從電影與電視節目中揣想當時發生的事。當七十多歲的林阿姨親口跟我描述那時的回憶點滴,便發覺某些一般人無從得知的細節。
簡樸清淡的童年記憶
當天拜訪林阿姨時,她正打算端出自己用草本配方熬成凍的仙草,堅持要我在大熱酷暑天喝一碗降火。她說客家人吃得比較簡樸,但都挺注意養生,望著林阿姨細緻的皮膚,我相信她所言真實。一碗仙草清涼下肚,聊起她準備的梅菜紅燒五花肉,但她強調幾次,說一般人愛講梅菜扣肉,但扣肉跟五花肉完全不同,扣肉更麻煩,所以她多半是煮梅菜紅燒五花肉。
「這菜是一般家庭都會吃的啦,但我們小時候因為窮,除非是喜事請客,不然也吃不到。」我問她:「那平常吃些什麼?」她說:「地瓜。」出生時已是日本殖民地時代,但因為日軍要打仗,於是將臺灣農民的糧食充公上繳給日軍前線軍人,大家只好吃地瓜簽。「有地瓜簽吃都還算幸運了,因為我們是地主,日子還是好過一點。有些農民只能去挖野草吃。」林阿姨提到那時代,總是一再重覆地說「苦」這個字。
我問她小時候可有些讓她難忘且快樂的菜餚呢?她突然精神奕奕地說:「過年吃的東西有蘿蔔糕、發糕,還有紅龜粿。但我們家的蘿蔔糕特別的好吃,它是用純蘿蔔加在來米粉,連鹽都不放,也沒有蝦米或香菇那些東西,就是純的蘿蔔糕,放進方的蒸籠裡蒸,放涼了,隔天再切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