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譚》 開啟說故事的想像力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是一首4個樂章的交響詩。作曲家在4個樂章間穿插以同樣旋律,使其緊密相連;不忘配合畫面、動作、風景、氣氛,表現不同力度、不同特質、不同情緒,像看萬花筒般進入幻想體驗。
文/李明蒨
英國作家羅琳為了說故事給孩子聽,寫出一集比一集精采的哈利波特。說故事、聽故事,不管是阿爸講給兒女聽,或阿公講給兒孫聽,都是孩子最美好的回憶。
有些故事精采到激發作曲家創作靈感,例如創造許多童年想像的《一千零一夜》是其一。故事中濃重的異國色彩吸引人如進入夢遊境地,在古老時代,由東方口頭文學以阿拉伯文首次集結成書,又稱《天方夜譚》。之前〈俄國五人組,築出音樂夢〉這篇提到的成員之一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18441908)著名的管絃樂作品《天方夜譚》,靈感即是源自這些波斯傳說。寫成一部很有畫面,富涵想像的交響詩,聆聽者無不感到趣味橫生。
以前曾聽說有些役男害怕抽到海軍,傳說在海上的日子無聊至極,度日如年,日復一日望著汪洋大海,心情容易鬱悶,怕哪時想不開,一頭往海裡跳。同樣是漫長的航海生活,對於有想像力、創作力的人來說感受大不同。曾有三年時間在遠洋服役的海軍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他利用航海期間徹底投入大自然懷抱,白天看海洋,晚上看星星,體驗不曾有過的海洋神祕萬象;途經島嶼或他國,藉此機會認識不同世界的文化與生活。退伍後,根據周遊列國吸收的豐富養分,誕生出代表作《天方夜譚》,留給世人無盡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