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社大日語歌謠班 演歌上口日語一點通
文/李奕昀‧攝影/劉威震
走進新店崇光社區大學大廳,隱隱傳來一陣演歌旋律,拾級而上尋聲開門,只見滿堂學員認真的筆記,時而專注,時而交換心得,站在臺上教學的是仁平正人先生,拿著麥克風,耐心又仔細的解說日文文法和單字。
不知是否因為充滿了學習的熱情,這個班的學員看上去,普遍比實際年齡少個十來歲,「我們這個班年紀平均都超過五十歲了!」學員打包票地跟我們說,深怕採訪團隊誤以為他們「不夠老」。
事實上,授課老師仁平正人今年也已經五十三歲,親和力十足,沒有資深講師老練的威嚴。他在臺灣定居超過二十五年,早期曾在其他補習班帶過班,後來轉到這邊步調慢,更能和學生細談日本文化;同時他也是日語教學雜誌有聲光碟的錄音老師;不過說他是老師,不如說是這群「老同學」的學習盟友來得更為適切。
重溫兒時記憶 說起日語更有勁
人家拍照是唸「西瓜甜不甜」,他們偏要用「あ、い、う、え、お」,加上仁平正人一旁詼諧逗趣的表情動作,要讓同學在鏡頭前留下最精采的笑容,讓人發現:原來發音練習也可以這樣用。「因為他是廣告明星嘛!」一名學員說明仁平正人活潑的肢體和生動的表情其來有自,也難怪學生都喜歡上他的課。而平常教學選曲多半是學員耳熟能詳的演歌,兼具娛樂與學習的效果。
音樂響起,投影布幕播放〈雪が降る〉,老師拿著麥克風一字一句教學,和同學逐字推敲歌詞中的意境。由於受到地緣和歷史因素影響,早期臺語歌多汲取日本演歌的養分,因此帶有濃濃滄桑感的旋律,很容易勾起六○世代的集體回憶。